介紹
亦庄線DKZ32車型YZ017列車進站亦庄線于2010年12月30日開通試運營,是北京捷運的一條線路,途經豐台、朝陽、大興、通州四個區,連線北京市區和亦庄新城經濟技術開發區。這條線路始于宋家庄站,終于亦庄火車站(暫緩開通),全長23.3km,共設車站14座,其中有8座地面站,6座地下站。亦庄線將可在宋家庄站與5號線和在建10號線二期換乘,在亦庄火車站(暫緩開通)則可以換乘京津城際鐵路。線路的標志色為桃紅色。

營運地區: | 北京市 |
服務種類: | 城市軌道交通系統 |
目前狀況: | 運營中 |
車站總數: | 14 |
起訖站點: | 宋家庄/次渠 |
路線長度: | 23.3km |
最高時速: | 80km/h |
軌道標準: | 1435mm |
電氣方式: | 750V,第三軌 |
開通營運: | 2010年12月28日 |
首車時間: | 次渠5:23 宋家庄 6:00 |
末車時間: | 次渠22:08 宋家庄22:45 |
運營單位: | 北京市捷運運營有限公司 |
車輛基地: | 台湖車輛段/宋家庄停車場 |
列車編組: | 六節B車 |
線路代表色: | 桃紅色 PANTONE 219C |
線路簡介
宋家庄站肖村站小紅門站舊宮站亦庄橋站亦庄文化園站萬源街站榮京東街站榮昌東街站同濟南路站經海路站次渠南站次渠站亦庄線位于北京市東南復合交通走廊上,起點與北京捷運5號線、北京捷運10號線相接,終點與京津城際鐵路及北京市郊鐵路S6線換乘(暫緩開通)。亦庄線將軌道交通網輻射到北京市的東南部,推動東部發展帶的建設,是服務于亦庄新城的重要軌道交通線。
亦庄線自宋家庄站向南,至頂秀家園轉向東,在城外誠設站後向南經小紅門中心區及舊宮東地區,後線路轉向東進入亦庄開發區,沿文化園西路、宏達路、康定街後下穿通惠排幹渠向東到達亦庄火車站(暫緩開通)。
亦庄線線路全長約為23.3km,其中地下線約8.7km,高架線約13.8km,過渡段約0.8km。全線新增車站14座,其中6座地下站,8座高架站,全線換乘站1座,宋家庄停車場和台湖車輛段各1座。
車站設計
車站名稱 | 換乘捷運 | 車站造型 |
---|---|---|
宋家庄 | 北京捷運5號線、10號線 | 地下站/側式站台 |
肖村 | —— | 地下站/島式站台 |
小紅門 | —— | 地下站/島式站台 |
舊宮 | 北京捷運L5線(規劃中) | 高架站/側式站台 |
亦庄橋 | —— | 高架站/側式站台 |
亦庄文化園 | —— | 高架站/側式站台 |
萬源街 | —— | 高架站/側式站台 |
榮京東街 | 北京捷運L5線(規劃中) | 高架站/側式站台 |
榮昌東街 | —— | 高架站/側式站台 |
同濟南路 | —— | 高架站/側式站台 |
經海路 | —— | 高架站/側式站台 |
次渠南 | —— | 地下站/島式站台 |
次渠 | 北京捷運R2線 | 地下站/島式站台 |
亦庄火車站(暫緩開通) | 北京市郊鐵路S6線(規劃中) | 地下站/島式站台 |
來歷
宋家庄
位于豐台東部,清鹹豐年間有宋姓人家在此開闢菜園,並把蔬菜運到左安門內出售。因其種的菜品多、價格低且新鮮,所以有不少人來此買菜,稱其為“宋家菜園”,形成村落後稱“宋家庄”。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期此地闢為居民區,並修建了一條南北走向的道路,因臨近宋家庄而稱宋庄路,宋家庄逐漸消失。修建捷運5號線時在此設宋庄路站,但有人提出建議,說車站所處的位置在當年的宋家庄附近,站名以此相稱更為貼切,所以最終定名為宋家庄站。
肖村
位于朝陽西南部,臨近南四環路,以姓氏得村名。據傳清鹹豐年間,有從河間府而來的肖姓人家在此落戶,為一大戶人家看守祖墳,並在墳地邊兒上開墾了幾畝菜地。此後又有同姓親戚從河間府來此落戶,逐漸形成村落後稱“肖家村”,民國時簡稱“肖村”。
小紅門
位于朝陽西南部,原為明清皇家南苑的北界牆門,因與大紅門(又稱北紅門)相對應,故稱小紅門。明永樂十二年(1414年)擴建皇家苑囿南海子時闢有四門,清乾隆年間又增開五門,還有一個就是在北紅門東邊新增的小紅門。1900年八國聯軍侵佔北京時,焚毀了南苑,隻留下一些地名,小紅門是其中之一。
舊宮
位于大興東北部,全稱“舊衙門行宮”,是清帝“避暑臨憩”的行宮。始建于明代,為海子提督衙署,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重加修葺,乾隆年間又經重修。舊衙門宮門為三楹殿,前殿五楹,二三層殿各為五楹,建築規模較大。民國年間被奉系軍閥拆毀,聚落初建時稱“舊宮村”,後簡稱“舊宮”。
亦庄橋
位于大興東南部,1900年南苑遭劫難後,便有人趁機搶佔苑內的土地,建私家庄園,亦庄是其中之一。其得名一說從“義庄”諧音而得,是位太監開設的庄園,“義”為疏財仗義,即以財物分與他人,講義氣,輕視錢財。民國後期“義庄”逐漸荒廢,形成村落被諧音為“亦庄”。二說“亦庄”之“亦”是“大”的意思,隱含著該庄園將來有大的發展。這兩種說法哪一種更可信,無以考證。修建五環路時在其北側建橋,稱“亦庄橋”。
萬源街
位于經濟開發區北部,此地原為農田,其東部曾有雙橋村,明代成村。據《北京市大興縣地名志》載:“清初修整南海子時,闢東北門,以門東羊坊溝上有石橋兩座,門曰雙橋門,門外漸有人居,形成村落,隨與門相應,村名雙橋。”上世紀九十年代建設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時在此闢街,為求吉祥,以“萬源(元)聚匯”之意得名“萬源街”。
榮京東街
位于經濟開發中部,此地原為農田,附近有大糧台等村。清同治年間“整飭武備,設神機營于南苑”,在此設屯糧處,故名大糧台、小糧台。光緒年間南苑荒廢,被“招佃屯墾”,清宮太監李三順圈佔此地,易名俊德庄,1946年復名。建設開發區時在此闢街,取“繁榮京華”之意,得名“榮京東街”。
榮昌東街
位于經濟開發中南部,此地原為農田,附近稱二號村。《北京市大興縣地名志》載:清光緒年間南苑荒廢後,清宮某太監在此圈佔土地建庄,以建村順序名二號,故稱二號村,也稱定豐庄。上世紀六十年代屬大興縣紅星公社鹿圈大隊管轄。建設開發區時在此闢街,取“繁榮昌盛”之意得名“榮昌東街”。
同濟南路
位于大興與通州相鄰之地,此地臨近海戶屯。據《北京市通縣地名志》載: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5月),錄自宮中三千四百餘人充海戶,每人每月給米三鬥;後應錄者尚有數千人,分發南海子各地,以開發南海子,供皇室成員有幸。此地正處南海子出入要道東大紅門處,設海戶看海護牆,形成聚落後,因此得名”。建設開發區時在此築路,取“同舟共濟”之意而得名“同濟南路”。
經海路
位于通州西部,此地緊鄰安定營。《北京市通縣地名志》載:“明初此地即為駐軍屯種之所,因士兵均未有家眷,故曾稱童子營;相傳,因駐軍上下工以哨為號,清乾隆時,又曾名哨子營。嘉慶年間皇都北京危急,屯軍參戰後,留下一些傷殘軍士就地屯種,多為跛足者,且以南方江淮人為主,吳語稱‘跛’為‘騷’,故又曾名騷子營,一說為哨之音轉而得名;1981年因從字義上具有明顯侮辱性質,更今名。”
次渠
位于通州西部,元代成村。明代有山西移民遷至該地,在溝渠之旁定居建村,形成較大的聚落。因渠中茨藜叢生,荷花(又稱芙蕖)茂盛,故稱“茨蕖庄”。後因多次洪水帶來泥沙淤塞了河道,致使茨蕖庄北面的湖泊逐漸淤淺變小,直至消失,1913年改成“次渠村”,1949年簡稱“次渠”。
暫緩開通
位于通州台湖鎮永隆屯南部,是京津城際高速鐵路線上的一站。《北京市通縣地名志》載:永隆屯“明代成村,時有山東崔楊二姓隨明初平定北方的部隊至此定居,取永遠興隆吉語而名‘永隆屯’,為明代永隆屯駐地,清代更名為小民屯。”十幾年前恢復永隆屯之稱。
時間
站名 | 往次渠方向 | 往宋家庄方向 | ||
首車時間 | 末車時間 | 首車時間 | 末車時間 | |
宋家庄 | 6:00 | 22:45 | —— | —— |
肖村 | 6:03 | 22:48 | 5:51 | 22:36 |
小紅門 | 6:05 | 22:50 | 5:49 | 22:34 |
舊宮 | 6:09 | 22:54 | 5:45 | 22:30 |
亦庄橋 | 6:11 | 22:56 | 5:43 | 22:28 |
亦庄文化園 | 6:13 | 22:58 | 5:41 | 22:26 |
萬源街 | 6:16 | 23:01 | 5:38 | 22:23 |
榮京東街 | 6:18 | 23:03 | 5:36 | 22:21 |
榮昌東街 | 6:20 | 23:05 | 5:34 | 22:19 |
同濟南路 | 6:24 | 23:09 | 5:31 | 22:16 |
經海路 | 6:27 | 23:12 | 5:28 | 22:13 |
次渠南 | 6:29 | 23:14 | 5:25 | 22:11 |
次渠 | —— | —— | 5:23 | 22:08 |
過程
北京捷運亦庄線項目部于2009年4月16日接到工程中標通知書,項目部立即組織人施工過程(38張)員到位。針對該項目具有的工期緊、任務重、技術含量高等施工難點,項目部領導多次組織工程技術人員、機械人員進行全線線路調查,對施工組織方案進行多次最佳化。該工程全線鋼彈簧浮置板道床有4.67公裏,佔正線鋪軌裏程的20.1%,且分布在兩個區間,具有分布集中、數量大、類型多、施工難度大等特點,而全線施工工期隻有短短的6個月時間。因此鋼彈簧浮置板道床的施工是全線軌道施工控製性工期的一個重要關鍵點。項目部經過多次施工方案的比選,最終採用了“拼裝一體化”施工工法。此工藝可以大大提高施工進度,且能使減振減噪達到環保及設計要求,能有效節約勞動力、提高工效,有力保障總工期的完成。此工藝已與北京市軌道交通管理公司合作成立“軌道鋼彈簧浮置板新型施工台湖車輛段(10張)工藝的實驗研究”專題組,且已通過北京市城市軌道專家的一致同意立項研究,9月中旬開始進入試驗階段,11月20日的順利開鋪。最終于2010年12月28日試運營。
理念
列車裝飾
從外飾和車廂內飾看,亦庄線列車以粉紅色為主,明亮活潑,恰似五號線的翻版。實際上,經過中國北車長客股份公司的研究和升級,亦庄線列車與五號線列車已經呈現出較大不同,相對于國內其他捷運,亦庄線也有了很大突破,尤其是在人性化設施上做出了較大調整。
在亦庄線捷運列車上,中國北車長客股份公司為捷運車輛加裝了事件記錄儀,能對車輛運行狀態進行記錄,堪稱捷運上的“黑匣子”。
黑匣子記錄的資料能對列車運行資料進行監視記錄,通過對車輛故障及事故發生時記錄運行資料的分析為責任監控和責任追溯提供依據,為列車安全運營增加了一道電子保險。
亦庄線捷運為老弱病殘孕優先席設定了標志色——黃色,這一標識與北京公車上的老弱病殘孕專座顏色完全一致,這意味著北京市公共交通規範化服務意識的新提升。乘客進入捷運車輛內,很自然就能將老弱病殘孕座與普通座位區別開來,有利于照顧老弱病殘孕乘客的乘坐,人性化的車輛設計體現了社會對弱勢群體的關註與關愛。
列車車門內側的中立柱上,設定了蓄光貼膜消防和逃生安全指引標識,當列車出現故障或突然斷電等緊急情況下能作為疏散照明,引導乘客安全疏散,以避免出現慌張擁堵現象而造成乘客生命危險。
列車性能
從技術層面上看,亦庄線車輛性能與5號線相比最大的最佳化是製動系統由車控轉為架控方式,使得車輛控製更為精準,系統回響速度快。此外北京亦庄線為首次國產化信號系統示範線,首次完成國產CBTC信號系統與車輛的接口。
亦庄線信號系統全稱為“基于移動通訊的列車控製系統”,其核心技術是“列車控製系統”,包括列車自動防護系統和列車自動駕駛系統。其中自動防護系統可以保障線路發生突發事件後,後一組列車在前一組列車尾後的30米處停下來,絕不會發生捷運列車追尾。該套信號系統歷經10年研製才終于得以在亦庄線上首次套用。
在每節車廂還裝有一個收音機大小的緊急報警器,乘客遇緊急情況可按報警器向司機室的工作人員求救。此外,司機室的門上還安裝了“貓眼”,司機可通過“貓眼”單向觀察車廂,而乘客不會幹擾司機室。
10個首次
亦庄線在建設過程中創造了10個首次
1、首次建成國產信號技術示範線;
2、首次在北京捷運車站設計中採用抗拔樁;
3、首次在國內臨近運營高速鐵路進行捷運車站施工;
4、首次在北京軌道交通採用45+75+45m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轉體施工,這樣可以不影響南五環交通;
5、首次在北京軌道交通採用36+60+36m預應力混凝土連續鋼構懸臂現澆施工,不影響京滬高速公路運營;
6、首次在北京軌道交通採用槽型梁,滿足橋下凈空要求;
7、首次在北京軌道交通採用在地面組裝浮置板道床鋼筋網及軌排,採用整體吊運入洞澆築混凝土工藝,加快施工進度;
8、首次在北京軌道交通採用透明垂直梯井,使車站空間,尤其是地下站,更加通透;
9、首次在北京軌道交通站前折返採用60kg/m鋼軌12號道岔,提高了旅客舒適度、側向通過速度和折返能力;
10、首次在北京軌道交通採用全部國產化軟體的綜合監控系統。
事件

2015年3月25日下午3點,北京捷運亦庄線台湖車輛段試車線上,一列車在調試過程中沖出試車線沖入張台路,對捷運亦庄線正線列車沒有影響。
官方微博稱,事故車為調試列車,無乘客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