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北京化工學院
1958年7月14日,鄧小平同志簽發《中共中央復文[中發(58)574號]》,同意了化學工業部籌建北京化工學院,辦學宗旨為"培養尖端科學技術發展所需要的高級化工技術人才",學校由此誕生。

1960年10月被中共中央列為全國重點大學。
建校初期學校設有3個系12個大學部專業,在校生規模達3150人,校舍建築面積9萬平方米。
"文革"期間,學校遭到嚴重破壞
1966年-1970年5年間,學校停課,中斷招生。
1971年-1976年招收6屆工農兵學員。
1971年10月與北京化纖工學院合並,這期間學校對專業進行了大幅度調整,停辦了全部尖端絕密專業,增設了若幹新專業,全院共設定5個系14個專業。
1977年10月恢復統一聯考招生製度,招收四年製大學部生
1978年招收首屆研究生
同年10月北京化纖工學院從該校分出。
北京化工大學
1994年2月學校更名為北京化工大學
1996年4月原化工管理幹部學院並入。
1997年,進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行列。
1998年9月,劃轉為教育部直屬高校。
2001年7月通過國家"211工程"、"九五"期間建設項目驗收。
2008年進入"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建設高校行列。
辦學規模
學院設定
截止2014年,學校共設有12個學院,在48個大學部專業招生。
化學工程學院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 機電工程學院 | 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 | 經濟管理學院 | 理學院 |
文法學院 | 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繼續教育學院 | 職業技術學院 | 國際教育學院 |
師資隊伍
截止2014年3月,學校有教職工2050人,其中專任教師1083人,正、副教授701人,兩院院士9人,國家"千人計畫"引進專家2人,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1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10人、講座教授1人,"973"首席科學家4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得主17人,教育部跨(新)世紀優秀人才73人。
段雪 | 高金吉 | 譚天偉 |
聚合物工程教學團隊 | 張立群 | 生物工程創新人才培養教學團隊 | 譚天偉 |
化學工程教學團隊 | 楊祖榮 | 工科化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 張常群 |
高分子科學課程教學團隊 | 厲航泉 |
學科建設
截止2014年3月,學校有5個博士後流動站,6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9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含自主設定),94個碩士點,10個專業學位碩士點;有1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涵蓋5個二級學科),2個國家二級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3個北京市一級重點學科(涵蓋14個二級重點學科)、2個教育部工程教育專業識別專業。
國家一級重點學科:
化學工程與技術
國家二級重點學科(含覆蓋):
化學工程、化學工藝、生物工藝、套用化學、工業催化、材料學、化工過程機械。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高分子化學與物理
學科名稱 | 排名 | 學科名稱 | 排名 |
---|---|---|---|
化學工程與技術 | 5 | 物理學 | 47 |
輕工技術與工程 | 7 | 公共管理 | 55 |
安全科學與工程 | 9 | 數學 | 57 |
化學 | 12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58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16 | 馬克思主義原理 | 69 |
控製科學與工程 | 33 | 法學 | 72 |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
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控製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法學、數學、物理學、化學、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控製科學與工程、電腦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技術、輕工技術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葯學、管理學、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博士後流動站:
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控製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
教學建設
學校擁有化學、物理、大學生文化貭素教育3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有化工、化學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大化工類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教學實驗中心;國家級精品課程15門,國家級資源共享課5門,北京市精品課程37門,省部級雙語示範課程5門。
復雜物質剖析 | 自動化裝置 | 生化分離工程 | 流體及粉體力學基礎 | 製葯工藝及工程 | 儀器分析 |
微積分 | 化學反應工程 | 機械創新 | 過程控製工程 | 基礎化學 | 有機化學 |
材料導論 | 大學英語 | 資料結構 | 大學電腦基礎 | 化工過程與控製仿真實習 | 聚合物加工工程 |
有機化學 | 有機分析 | 線性代數 | 市場行銷 | 計算化學 | 生物工藝學 |
多媒體技術基礎 |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 化工過程分析與合成 | 大學化學實驗 | 管理學 | 過程設備設計 |
數學建模 | 化工原理 | 物理化學 | 高分子化學 | 高分子物理 | 服裝服飾設計 |
教學成果
學校是首批(2007年)獲得教育部實施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畫項目的高校之一。截止2013年,學校已先後獲得該計畫項目120項;在全國和北京市"挑戰杯"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競賽、數學建模、電子設計等競賽中,該校有12個隊獲得全國一等獎,27個隊獲得全國二等獎,127個隊獲北京市特等和一、二等獎。尤其 是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該校多次名列第一,並榮獲該賽事的最高獎--"高教社杯"。

合作交流
截止2014年,學校已經與20多所國外院校開展了包括交換學生、聯合培養、攻讀學位、海外暑期學校、海外實習和參加國際會議及競賽等在內的30多項學生海外學習項目,2013年學校派到海外學習的學生達到300名。學校招收從語言生到大學部生、碩士生以及博士生的多層次化的留學生,2013年在校外國來華留學生390人次,其中學歷生209人。
科學研究
科研機構
截止2014年,學校有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技術中心、2個發改委批準的基礎研究實驗室、3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5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個化工行業工程技術中心、2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1個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
國家級重點實驗室 | |
化工資源有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 | 有機無機復合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 |
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國家碳纖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國家工程實驗室 | |
輪胎設計與製造工藝國家工程實驗室 |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準的科研機構 | |
新危險化學品評估及事故鑒定基礎研究實驗室 | 危險化學品生產系統故障預防及監控基礎研究實驗室 |
省、部級重點實驗室 | |
可控化學反應科學與技術基礎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北京市生物加工過程重點實驗室 |
北京市新型高分子材料製備與加工重點實驗室 | 新危險化學品評估及事故鑒定基礎研究實驗室 |
危險化學品生產系統故障預防及監控基礎研究實驗室 | 碳纖維及功能高分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膜分離過程與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 高端機械裝備健康監控與自愈化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
環境有害化學物質分析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 材料電化學過程與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
生物醫用材料北京實驗室 |
省、部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所) | |
塑膠機械與塑膠工程研究所 | 化工行業系統仿真工程技術中心 |
化工行業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教育部超重力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化工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智慧型過程系統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生物煉製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高分子材料加工裝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北京市環境污染控製與資源化工程研究中心 | 北京市水性聚合物合成與套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北京市水處理環保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北京市先進彈性體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國家能源生物煉製研發中心 | 教育部彈性體材料節能與資源化工程研究中心 |
文物保護領域科技評價研究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 |
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 | |
北京智慧產權研究基地 |
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
"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畫",簡稱"111計畫",截止2014年4月,該校已先後建成"插層結構分子材料的組裝化學"、"先進炭材料及特種高分子"、"微生物綠色製造技術"、"有機無機復合材料綠色製造"等四個"111"引智基地。
科研成果
2001年至2013年,學校已有21個科研項目獲得國家科技大獎,擁有6個教育部長江學者創新團隊,位居全國高校前列。2013年學校科技經費到款6億多元,獲得省、部級科技獎勵12項,獲專利授權358項。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北京化工大學圖書館始建于1958年,截止到2011年9月,圖書館紙質資源達到150萬冊,電子圖書170萬冊,電子學位論文52萬篇,購買了CNKI、萬方、IEEE、SCI、EI以及CA等39種中、外文資料庫。
學術期刊
《北京化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美國化學文摘(CA)、美國劍橋科學文摘(CSA)、中國化學化工文摘、中國石化文摘、中國無機分析化學文摘、《中國生物學文摘》、中國數學文摘收錄期刊、《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核心期刊。
《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合作交流
截止2014年,學校先後與英、美、法、德、澳、韓、日等78所大學建立了學術合作關系。
序號 | 學校名稱 |
---|---|
01 | 韓國忠南大學 |
02 | 日本國工學院大學 |
03 | 德國巴斯夫公司 |
04 | 俄羅斯庫班化工大學 |
05 | 德國凱澤斯勞滕大學 |
06 | 德國漢高公司 |
07 | 澳大利亞新南維爾士大學 |
08 | 澳大利亞新南維爾士大學材料學院 |
09 | 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大學商學院 |
10 | 日本東京都立大學工學院 |
11 | 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大學 |
12 | 莫斯科國立環境工程大學 |
13 | 烏克蘭國立化工大學"科技交流協定" |
14 | 日本東京都立大學理學院 |
15 | 法國伯萊斯·帕斯卡爾大學 |
16 | 大阪大學理學科 |
17 | 英國薩裏大學 |
18 | 義大利卡拉布裏亞大學 |
19 | 美國戴頓大學 |
20 | 日本福井大學 |
21 | 芬蘭拉彭蘭塔理工大學 |
22 | 台灣中州技術學院 |
23 | 日本東京都立大學 |
24 | Florida Atlantic University |
25 | 美國InnoCentive 公司 |
26 | 美國RTD Embedded Technologies, Inc. |
27 | 丹麥技術大學 |
28 | 法國TPA (TOTAL道達爾教授協會) |
29 | 美國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 |
30 | 加拿大University of Manitoba (Canada) |
31 | 德國Martin-Luther-University Halle-Wittenberg |
32 | 澳大利亞Flinders University |
33 | 法國 University Du Maine (Le Mans) |
34 | 韓國祥明大學(Sangmyung University) |
35 | 英國University of Liverpool |
36 | 美國Kenoah Technology 建立實驗室 |
37 | 台灣南台科技大學 |
38 | 美國加利佛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 |
39 | 日本豐田工業大學 |
40 | 日本名古屋工業大學 |
41 | 日本北見工業大學 |
42 | 日本早稻田大學 |
43 | 俄羅斯碦山技術大學 |
44 | 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Nikolaev無機化學研究所 |
45 | 巴基斯坦國立科技大學 |
文化傳統

校徽
北京化工大學標識由設計師朱維理設計。標識以中國傳統的銅鍾為主體,使人耳邊仿佛回蕩起淳樸厚重、穿越時空的鍾聲。校園鍾聲猶如激越的人生號角,猶如悠揚的青春樂曲,它代表著有序的校園,象征著和諧的氛圍。銅鍾鍾體最醒目的位置上鐫刻著學校的校訓上半句"宏德博學",中部橫平豎直線條既是鍾體的紋飾,又是漢字的"工"字,與銅鍾頂部的祥雲圖案配合,隱含著學校校訓的下半句"化育天工"的寓意。銅鍾底部的"1958"字樣,表示該校建校的時間。銅鍾周圍以學校的中英文校名組成一個對稱的圖案,規整中有變化,靜止中有動感,寓意著有突破、有創新的校風學風。整個標識以藍色為主調,清爽明快,令人耳目一新。
校訓
宏德博學 化育天工

宏德博學:志向宏大,道德高尚,學問廣博,學力深厚。宏:廣博。陸機《吊魏武帝文》:"丕大德以宏覆,援日月而齊暉。"德:道德。《易·乾·文言》:"君子進德修業。"博學:學問廣博。《論語·雍也》:"君子博學于文。"化育天工:探索自然之奧秘,變革自然之工巧為人類服務,暗寓校名"化工"。化育:自然生成和長育萬物。《管子·心術》:"化育萬物謂之德。"天工:自然天成的工巧,與"人工"相對,成語有"巧奪天工",元趙孟頫《贈放煙火者》:"人間巧藝奪天工,煉葯燃燈清晝同。"
校歌
《母校之光》
作詞:王凱傳
作曲:張丕基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知名校友
黨政界
科教界校友
商業界校友
周小川 |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1975年畢業于北京化工學院自動化專業。 |
馬正武 | 中國誠通集團董事長,曾任中國物資開發投資總公司總經理。 |
梁 驤 | 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 |
謝鍾毓 | 現任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外部董事。 |
喬 虹 | 現任中海油總公司直屬機關黨委副書記。 |
胡兢克 | 現任中國寰球工程公司黨委書記、高級執行副總裁、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
金月昶 | 現任中國寰球工程公司遼寧分公司總監、總經理,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
王志遠 | 現任中國天辰工程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
柳永茂 | 現任諾維信(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副總裁。 |
費振勇 | 北京京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
李建新 | 中石化儀征化纖副總經理。 |
張韶熙 | 現任中石化巴陵石化公司副總經理。 |
劉憲新 | 現任中石化寧波工程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 |
楊相益 | 現任中石化鎮海石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 |
張東平 | 現任中國石油四川石化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 |
朱景利 | 現任中國石油遼陽石化公司總經理。 |
黃黎明 | 現任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天然氣研究院院長。 |
羅秋生 | 現任四川晨光工程設計院院長。 |
張意龍 | 現任重慶醫葯行業協會會長、中國醫葯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中國化學製葯工業協會副會長、西南葯業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 |
寧忠培 | 現任四川瀘天化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高級工程師。 |
白國寶 | 現任山西省煤化工發展促進中心主任,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
左建軍 | 漢塑膠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
文體界校友
黃祖平 | 奧運中國馬術第一人,中國第一代騎手,2008年北京奧運會代表中國參加在香港舉行的馬術場地障礙賽個人賽及團體賽。 |
張 擇 | 網球運動員,大陸第一位參加四大滿貫公開賽的男子職業網球選手。 |
慕容曉曉 | 中國內地著名女歌手,2001年畢業于北京化工大學,2006年出道,2009年發行單曲《愛情買賣》後為人熟知並紅遍大江南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