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名片
傳染病〔Infectious Diseases〕是由各種病原體引起的能在人與人、動物與動物或人與動物之間相互傳播的一類疾病。病原體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為寄生蟲,寄生蟲引起者又稱寄生蟲病。有些傳染病,防疫部門必須及時掌握其發病情況,及時採取對策,因此發現後應按規定時間及時向當地防疫部門報告,稱為法定傳染病。中國目前的法定傳染病有甲、乙、丙3類,共39種。

1、特點
傳染病的特點是有病原體,有傳染性和流行性,感染後常有免疫性。有些傳染病還有季節性或地方性。傳染病的分類尚未統一,有人按病原體分類,有人按傳播途徑分類。傳染病的預防應採取以切斷主要傳播環節為主導的綜合措施。傳染病的傳播和流行必須具備3個環節,即傳染源(能排出病原體的人或動物)、傳播途徑(病原體傳染他人的途徑)及易感者(對該種傳染病無免疫力者)。若能完全切斷其中的一個環節,即可防止該種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各種傳染病的薄弱環節各不相同。在預防中應充分利用。除主導環節外對其他環節也應採取措施,隻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預防各種傳染病。

2、特征
病原體
每種傳染病都有其特異的病原體引起,病原體可以是微生物或寄生蟲。包括病毒、立克茨體、細菌、真菌、螺旋體、原蟲等。
傳染性
傳染性是傳染病與其他類別疾病的主要區別,傳染病意味著病原體能夠通過各種途徑傳染給他人。傳染病病人有傳染性的時期稱為傳染期。病原體從宿主排出體外,通過一定方式,到達新的易感染者體內,呈現出一定傳染性,其傳染強度與病原體種類、數量、毒力、易感者的免疫狀態等有關。
流行病學特征
1的強病原體度和廣度分為。散發:是指傳染病在人群中散在發生;流行:是指某一地區或某一單位,在某一時期

2.重復感染 某種疾病在發病中,被同一種病原體再度侵襲而受染。血吸病、絲蟲病、瘧疾最為常見。
3.復發 發病過程已轉入恢復期或接近痊愈,而該病原體再度出現並繁殖,而原症狀再度出現。傷寒最為常見。
4.再燃 臨床症狀已緩解,但體溫尚未正常而又復上升、症狀略見加重者。見于傷寒。
類別
流行疾病 病原體 發病季節
1.細菌性痢疾 痢疾桿菌 秋 夏
2.腮腺炎 腮腺炎病毒 冬 春
3.血吸蟲病 血吸蟲 夏 秋
4.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病毒 冬 春
5. 甲型肝炎 甲型肝炎病毒 秋 冬
3、分布
(1)區域分布
普遍性:普遍地域存在的傳染病。
區域性:局部地區存在的傳染病。
自然疫源性:由動物為傳染源傳播媒介的傳染病。
外來性與帶入性:從某一區域進入另一區域的傳染病。
(2)時間分布
嚴格季節性
季節發病趨高性
長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