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經歷
1948年7月17日,侯耀文生于北京,是相聲大師侯寶林第三子。

1960年,12歲的侯耀文首次登台,表演節目是父親曾說過的《醉酒》。此後,由于父親侯寶林反對他從事相聲事業,侯耀文以小名"小阿弟"作為自己的藝名,在相聲舞台上度過了最初年時光。
1965年,剛剛國中畢業的侯耀文考上中國鐵路文工團,並在那裏和石富寬搭檔並一直合作。
演藝經歷
“文革”結束後,侯耀文相繼推出《糖醋活魚》、《洞房破迷信》、《口吐蓮花》、 《侯大明白》等作品。
1989年,侯耀文與趙麗蓉合作,演出的小品《英雄母親的一天》,之後陸續參加了十屆央視春節聯歡晚會。
2002年,侯耀文出任中國鐵路文工團藝術指導和說唱團團長。
2002年12月,侯耀文當選為中國曲藝家協會副主席。
2004年,侯耀文正式收郭德綱為徒。
2005年7月8日,參與第五屆中國曲藝節。
2005年9月6日,很多曲藝界、戲劇界和文化界的知名人士參加了新書首發式,有常貴田、侯耀文、譚元壽、林汝為、李金鬥、孟凡貴、陳涌泉、李燕等。
2005年10月6日,參與紀念郭啓儒誕辰105周年相聲名家專場晚會第二場。
2005年10月7日,參與紀念郭啓儒誕辰105周年相聲名家專場晚會第三場。
2005年11月1日,全國優秀曲藝人才培養工程啓動儀式暨首屆優秀相聲人才研修班舉辦,侯耀文參加。
2005年12月15日,農第五屆中國金唱片獎揭曉,曲藝類專輯獎為《侯耀文、石富寬相聲全集》,侯耀文、石富寬獲獎。
2006年3月15日,中國鐵路文工團說唱團的"中國笑星超豪華喜福會"發布會舉行,侯耀文參加。
2006年7月30日,侯耀文收西安說唱藝術團的魏元成和西安市公安局警官藝術團的趙衛明為徒。
2006年10月29日,德雲社十周年專場演出第一場在民族文化宮大劇院舉行,演出節目有,對口相聲《河南戲》(侯耀文,于謙)。
2006年12月13日,2006濟南國際幽默藝術周第六天,演出節目有《你說我說》(侯耀華、欒雲平),
《誰欠誰》(侯耀文、石富寬、楊進明)。
2007年2月13日,"2007中國笑星(濟南)相聲喜樂會"在濟南上演。由侯耀文領銜的中國鐵路文工團演出,演員有郭德綱、于謙、石富寬、楊進明、師勝傑、李嘉存、奇志、陳寒柏等。
2007年5月26日,北京周末相聲俱樂部賈侖個人專場舉行,侯耀文參加。
2007年6月2日,吳荻、賈林、祝兆良、梁彥拜連麗如為師,王月波、李菁拜賈建國為義父儀式舉行,侯耀文進行了致辭,向連麗如、賈建國夫婦表示衷心的祝賀。
2007年6月21日下午,侯耀文在天津參加了《笑傲江湖》總決賽最後一場的錄製,定于7月初播出的該期節目成了侯耀文老師在電視螢幕上的最後演出。
2007年6月23日,侯耀文因突發心源性心髒病在北京昌平區沙河玫瑰園別墅家中去世,享年59歲。
主要作品
參演電影
參演小品
春晚小品
其他小品
時間 | 平台 | 作品 | 合作演員 |
---|---|---|---|
2002 | 央視元宵晚會 | 《闖關》 | 馮鞏、趙本山、李詠、王小丫 |
個人生活
人物軼事
12歲那年,我開始偷偷地說相聲。
我在國小五年級的時候,那時我們家已搬到了復興門,我參加了業餘相聲演出。
記得那年,我還寫過一篇作文,這是我上學期間唯一一篇被作為範文的作文,題目是《我是未來的……》。我們班有個同學寫的是,我是未來的清潔工,將來淘糞時不用人,用機器,為此我很喜歡這個同學。我填的是我是未來的人民演員,這篇作文我分了三個自然段,第一段寫的是怎麽說相聲,第二段是怎麽成了名,最後一段是老了後怎麽帶學生。這完全是照我父親這個模子寫的。
當時,我參加了北京組織的業餘職工曲藝隊,我們隊大多是工人,他們當時也就二十一二歲的樣子,有李國盛。學生有3人,我,還有兩位上中學的學生。我們那時候學相聲一是靠聽收音機,還有就是當時的西單商場二樓有個小演出廳,大約50平方米,不到20排座位,有一個小台是西城區青年曲藝隊在演出,那是一個專業隊伍。那時有收費標準是10分鍾2分錢。我當時隻要下午沒課,做完作業後,就帶著我們學習小組的兩三個同學去聽相聲。那裏有人認識我,不跟我收錢,他們一見我就說又來啦,快上去吧。
我聽相聲大約聽兩遍,甚至有的聽一遍就會了,接著我就在禮拜日的下午,上俱樂部去說給別人聽了,當時俱樂部在新街口電影院那兒。我們演出時不收錢,工人們憑著俱樂部的證件就可以進去聽。我那時候演出不知道害怕,隻是演出的水準差勁而已,那會兒演出也不報名字。
我父親一直不知道我偷著說相聲的事。他主要是不同意我當時的那個年齡就學相聲,再有一個,因為他自己本身年幼失學,隻念過三個月的私塾,深知幹這行也需要很好的文學基礎,他希望我們上完大學再來說相聲。所以在我16歲考上鐵路文工團時,跟他商量時竟遭到了他的強烈反對。
那天,他下午沒有演出,中午,趁他吃飯的時候,我也假裝盛了一碗飯。那時我父親吃飯是一個人吃,我母親要給他一點特殊的菜,平時一般情況是,他先吃我們後吃。我父親從來不在外面吃飯,不管演出到幾點,不管人家管飯不管飯,他都要回來吃我母親做的飯。
我盛出了一碗飯,坐在我父親對面,那時他還沒吃上幾口。我說我考鐵路文工團去了。他沒理我,繼續吃飯。過了一分多鍾,我看他不言聲兒,又說我考上了。這時他抬起頭來看了我一眼,那眼神十分嚴厲,可以說是瞪了我一眼,接著他又低下頭去,繼續吃飯。這時我說的第三句是,人家讓我辦手續呢。沒想到這句話一下子把他惹急了。
他把飯碗和筷子猛地往桌子上一拍,瞪著我說,誰讓你去的?你跟誰商量了?當時我一下子說不出話來了,我總不能說我沒和誰商量吧。我支支吾吾說,我是陪一個同學去考試,結果人家看上了我,實際上也是這麽回事。
當時我父親說,你給我好好上學去。我記得我父親說完這話,從口袋裏掏出了5元錢給我,那時的學費是5元錢。他說你上學去!
後來我去鐵路文工團告訴人家,家裏不同意。他們說你別管了,你父親的工作我們來做。他們到我們家來過三回,前二回我父親都把人家給轟走了。他們一提關于我進團的事,我父親就說免談,上學,我很忙。直到第三次,我父親才說了句我考慮考慮。就這樣,1965年我進了文工團,走上了我的藝術之路。
毛絨玩具是侯耀文一生永遠的遺憾
進團42年,又是副團長,辦公室卻隻有3平米,聽起來讓人不敢相信,但這是事實。豐台區近園路16號,這裏是鐵路文工團臨時的辦公地點。侯耀文的辦公室在三樓,二樓樓梯拐角處的記事板上,還寫著文工團的演出計畫,24日、25日兩場演出的"領隊"一欄,赫然寫著"侯耀文"。當記者昨天來到這裏,找到侯耀文生前的辦公室時,卻發現,一張桌子,一把椅子,再加上一個小的書櫃,把這個3平米的空間擠得滿滿當當。以侯哥的身材,還得側著身子才能走到椅子前。
在他的辦公室,除了日常辦公必備品之外,角落裏的一個毛絨玩具給房間增添了一絲溫馨。據他的同事們說,這件玩具是侯團買給他小女兒妞妞的。離婚後女兒一直和前妻生活,加上工作繁忙,他還沒來得及送過去。這也許成了侯哥作為父親最後的遺憾。
打麻將不服輸
偶然空下來,侯哥也喜歡和大家打幾圈麻將,孟團長是他的麻友之一。"上個星期我們還在一起玩了幾圈,我贏了他不少。他還挺不服氣,嚷著要找我翻本。這時候,他性格的另一面就暴露出來了,就是不服輸,甚至表現得還有些率真。"了解他的人也大多不與他計較,因為平時侯哥就是個大方的人,即使有些爭執他也是過夜就忘。

侯哥喜歡呼朋喚友也是出名的,每次大伙忙完演出後,他總是把所有人領到他家門口的農家院餐館,親自主廚為大家做他拿手的炸醬面。
一天三包煙
侯哥的病是心源性疾病引發的,但對他周圍的朋友來說,大家都說主要原因是他還有些不好的生活習慣,同大多的演藝圈中人一樣,侯哥的生活極不規律,飲食睡眠雜亂無章。抽煙過量也是他最大的毛病之一,"他一天要抽三包煙,而且都是555牌的外煙,對他身體的影響非常大。"孟團長還說,自己也曾經勸過他,但是繁忙的工作壓力讓他很難戒掉,這對他的身體造成了極大的傷害。
用桶喝茶
和侯團相處久了,身邊人說到他就總會談到一個津津樂道的話題,那就是侯哥的茶杯,"別人喝茶用的是茶杯,而他用的是桶"。怕記者不信,孟團長還叫來身邊的一個同事,為他證明,"那個桶真的好大,差不多有打水的水瓶那麽大,團裏開會的時候,大家沒一個打瞌睡的,眼睛都盯著他喝茶呢!""而且那裏面的茶葉,佔了五分之四,真想不通他是怎麽喝茶的,"孟團長接著對記者說,"曾經有一個同事,趁他出去的時候,偷偷喝了一口,那張臉,皺得像個包子,嘴巴苦了半天,"其實同事們也都理解,侯團的工作非常辛苦,除了每天要參加團裏的正常演出之外,他還要出席一些社會上的活動。就這樣,喝濃茶提提神,成了他的生活習慣之一。"但也有不管用的時候,我們就看過好幾次,正開著會呢,他這邊呼嚕響了。我們也沒辦法。理解,工作壓力確實太大。"可惜,在侯哥的辦公室,記者沒有找到那個"神奇"的桶。
壇壇罐罐替代花草
與別人不同,侯哥的辦公室少了一些花花草草,卻多了些瓶瓶罐罐。仔細查看,記者才發現,這些都已有些年頭了。他的同事講,侯哥有收藏古董的愛好,隻要他看中了,就要買,而且特別豪爽。隻要對方開的價不過于離譜,他也絕不還價。但侯哥並不是個行家,在收藏界,頂多也就算個剛入門的學徒。所以,這幾年,他手上也收了不少贗品。但他不在乎,還說:"主要圖個樂呵,哪管這世上的真真假假。"聽了這話,記者良久無語,侯哥生活態度超然,實在是一般人不能想象的。
嬉笑怒罵全寫臉上
從1965年進團,到"走"的這一天,侯耀文在鐵路文工團已經工作了40多年。這裏上上下下幾百號人,從20歲不到的新人到已經退休回家的老同事,人人都認識他,年齡差不多的叫一聲侯哥,關系近的叫"三哥",新來的下屬則尊稱一句"侯團"。提起這位腕級領導,所有人都豎著大拇指說:"獨一無二!"

剛來文工團一年多的辦公室主任和侯耀文的業務往來較多,他惋惜地說:"他是難得的好領導,雷厲風行,性情中人,嬉笑怒罵全寫在臉上,做事從來是說一不二。"說著他指著身邊的小蔣道:"你問問他們,誰沒被罵過?他對細節要求特別高,可說完就算,喜歡和同事打成一片。有人問我,'要請侯團吃飯,吃什麽好呢?'我回他:'面條就成!'確實這樣,開會餓肚子,給他份油條,炒米什麽的,管飽就行。"
淡薄金錢
在鐵路文工團,侯哥是絕對的大腕,每場演出身價達數萬元,但他還是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團裏的演出中,對錢則比較看淡。最多的時候,一年在團裏面演出多達97場,平均3天一場。因為演出多,他還連續兩年獲得團裏最高演出獎,也是演出場次最多的演員之一,為此他放棄了很多外出賺錢的機會,而甘願在團裏領著每月3000多塊的工資。
侯哥對錢看得很輕,團裏很多人都知道,比如曾有人急用錢向他借了2000塊錢,侯哥連問都沒問直接把錢拿給了他,當幾天後對方還錢,侯哥早都忘了此事。
採訪快結束了,但孟副團長還沉浸在回憶之中。他說,侯哥的辦公室一直保持著原樣,基本沒有被人動過。團裏的領導說,他們搬到新大樓後,也要把侯哥的辦公室準備好,而且永遠保留。"在辦公室做了30餘年'鄰居',過去是,現在是,以後也是。"
婚姻生活
第二任妻子改嫁相聲圈內人
2004年侯耀文離婚一事曾被媒體炒得沸沸揚揚,曾有媒體稱侯離婚是因為戴志誠,但最終因雙方否認而告終。
然而隨後侯耀文和妻子袁茵都再婚,侯耀文娶了比自己小了很多的舞蹈演員,袁茵也的確和戴志誠結為夫妻。按照侯與戴志誠的輩分來算,他們是叔侄輩的,戴志誠是著名相聲演員李伯祥的徒弟,李伯祥和侯耀文均是平輩人(按相聲界的輩分算)。

侯耀文1990年與袁茵認識之前,已離過一次婚,前妻名叫劉彥,與侯耀文原來是鐵路文工團的同事。劉彥是一位舞蹈演員。侯耀文和袁茵結婚是第二次婚姻,袁茵曾為北京電影學院高材生,婚後5年育有一女,為了家庭,漸漸淡出了演藝圈,過起了相夫教子的幸福生活,一同走過了12年,袁茵在事業上曾是侯耀文的左膀右臂,侯耀文曾表示自己的很多相聲作品也都是由夫人參與創作的,其中相聲《京九演義》就出自夫人和自己的聯袂合作。
侯耀文與袁茵剛結婚那幾年,感情不錯,後由于侯耀文當了領導以後工作非常忙,而且經常出差、演出,一連好多年都是這樣,在家裏的時間很少,因為與戴志誠兩家關系不錯,所以一直有走動。侯耀文與戴志誠的家離得非常近,屬于樓前樓後。戴志誠的愛人更為觀眾熟知,她就是經常在春節晚會上表演小品的楊蕾。
袁茵與戴志誠的戀情先是躲躲藏藏,隨後先是戴志誠與楊蕾離婚,半年後,侯耀文與袁茵也離了婚,一度有報紙媒體採訪此事,侯耀文表現得很大度,保護袁茵,稱離婚此事與戴志誠無關,而且本人與戴志誠的關系很好。但是侯耀文離婚後,遇到有演出,與戴志誠卻從不同台。
父女感情
侯耀文曾表示:"我隻為女兒活"。
侯耀文因為婚姻的事情非常鬱悶。侯耀文第二任妻子袁茵嫁給了曾經的"左膀右臂"戴志誠,這件事情對侯耀文的刺激很大,侯耀文一度曾經對婚姻非常失望,並且很長一段時間不外出演出。而侯耀文把自己48歲生下的女兒妞妞當成了唯一的精神寄托。
有一次侯耀文喝醉酒後,十分傷心地給自己身邊的好朋友說:"我這輩子什麽都不活了,隻活一個妞妞了。"知情人還透露,侯耀文48歲時得女,名叫侯懿珊,小名叫妞妞,長得十分可愛,非常像侯耀文的前妻袁茵。侯耀文與袁茵在2004年離婚時,妞妞隻有7歲,所以侯耀文非常心疼這個孩子,侯耀文出外演出時,隻要是妞妞不上學,他都帶上這個女兒一起去。
侯耀文對女兒的溺愛近乎"放任"。他不在乎妞妞的學習成績,隻要孩子開心就行。因為侯耀文曾經說過,他希望自己女兒是最最快樂的。
或許是人生的成功受益于兒時的獨立,對孩子的教育侯耀文也是給予她充分的個人空間,妞妞的成長是快樂的、無拘無束的。她不會為了唐詩三百首而苦惱,也不會為了沒得一百分而恐慌。她也會像自己的父親一樣,從國小著獨立思考問題。更幸運的是,父親還在努力為她摘除頭上的光環和壓力,父親不想讓女兒也如自己的人生一樣,永遠活在世家的榮耀與陰影之下。這是真正的自由和解放,也是妞妞的幸福。
遺產風波
風波經過
2007/06/25 走的突然侯耀文千萬遺產分配成迷

2007/06/26 侯耀文遺3000萬遺產兩女兒平分
2009/06/24 侯耀文兩女兒爭8000萬遺產
2009/07/13 侯耀文未還貸款1300萬別墅成"雞肋"
2009/07/19 侯耀文女兒稱父親遺產被侵佔無法繼承
2009/07/21 侯耀文女兒稱父親存款被他人盜取
2009/07/22 侯耀文兩女狀告伯父侯耀華:擅自處分大量遺產
和解告終
侯耀文的身後遺產,引發侯耀文兩女起訴伯父侯耀華返還財產一案,在歷經一年多的訴訟之後,最終以雙方和解告終。
2010年8月20日,雙方握手言和。至于和解內容雙方均未透露。侯耀文的生前好友牛成志透露,3年未入土為安的侯耀文骨灰,將擇日下葬于天壽陵園。
侯耀文之女侯瓚和妹妹妞妞的母親袁茵雙雙來到法院,侯耀華本人未到場。隨後,侯瓚、袁茵及侯耀華、牛成志、郭曉小夫婦的律師在和解協定書上簽字。
在2012年6月4日的庭審中,法官曾主持該案調解,因庭上雙方調解意向分歧較大,未能當庭達成和解。昨天西城法院的承辦法官介紹,雙方本著互諒互讓的原則,達成了和解,法院已做結案處理。根據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雙方達成調解協定並能夠及時履行的案件,法院可以不製作調解書。因當事人並未將協定的具體內容提交給法院,法院因此無法透露和解內容。
同為被告的侯耀文生前好友牛成志稱,對于這個結果,他很滿意。"能達成和解,經過了很多人的努力,也包括侯家的親屬。畢竟是家裏人,該解開的扣要解開,沒必要鬧到這一步"。牛成志說,雙方還未坐在一起商談下一步如何操作,"得趕緊讓侯耀文入土為安,正在選擇合適的時間下葬"。牛成志透露,侯耀文將安葬于侯耀華在昌平天壽陵園為其修建的墓地。
最終下葬
著名相聲演員侯耀文在2007年6月因病去世,到2011年3月已接近4年時間。雖然斯人已逝,但身後事一直未了,家人間因遺產分割而產生的矛盾導致侯耀文遲遲未入土為安。直至2011年3月23日,去世近4年的侯耀文終于得以下葬。在葬禮上,侯耀文兄長侯耀華與侯耀文長女侯瓚擁抱表示和好,令人感嘆不已。
在侯耀文墓地的正東方向,一個約40平方米的展台已基本搭建完畢,展台的背景板上畫著一張侯耀文的巨幅照片:在藍天下和向日葵叢中,侯耀文微笑著。正在現場負責搭台的劉際表示,考慮到京城連日來風力過大,同時陵園地處山區,夜間風力更強,為了將展板牢牢固定住,特意對展板加固幾層鐵絲,並打上地樁。

在展台旁約三四米的距離還豎立了一個"侯耀文安葬儀式簽到簿",今天前來參加儀式的所有嘉賓,都將在簽到簿上簽到留言。這個具有留念價值的簽到簿,在儀式結束後,將由侯耀華負責保管。
墓地專設骨灰"通道"
在墓地的正西方,則設定了一個"通道",大約兩米長,一米多寬。
安葬儀式現場,這個"通道"有著特別用處:侯家人抱著侯耀文的骨灰,穿過這個"通道",然後走到侯耀文墓地的地宮旁,將骨灰盒放進地宮內。
紀念活動
2007年7月7日凌晨5點左右,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侯耀文的遺體被從北醫三院運往八寶山第一告別室。曲藝界人士向遺體告別從大約6點開始,9點基本結束。很多趕來向侯耀文告別的曲藝界名人在瞻仰遺容、見過侯耀文最後一面後匆匆離場,不忍停留。
郭德綱和于謙率德雲社50名弟子到侯耀文生前寓所玫瑰園聚集,為師傅守靈一夜。
2007年7月8日,中國文聯、中國曲藝家協會和鐵路文工團三家單位舉行了一場追思會。姜昆、劉蘭芳、石富寬、侯耀華等單位領導、侯耀文的搭檔、親屬、同門師兄弟、徒弟等將到場參加。
與此同時,天津、濟南了解到,兩地曲藝界人士已自發組織紀念演出追悼侯耀文。其中,天津九河相聲團已舉辦了兩場《追思侯耀文專場晚會》。侯耀文在天津的師兄弟李伯祥、劉瑛琪、許秀林等都到場演出了侯耀文生前的代表作品《誰欠誰》《口吐蓮花》《打燈謎》等。
挽聯
著名相聲評論家崔琦為侯耀文書寫了挽聯:
上聯:曲壇相繼失砥柱笑星不再光耀
下聯:藝海聲形少棟梁帥才難展宏文
(註:將"曲藝"、"相聲"、"耀文"巧妙地嵌入。)
家門疑雲
王朔爆料謝東是侯家私生子
2010年5月29日,王朔在自己的部落格發表了《問猴哥》一文,怒斥侯家兄弟,"不地道"。文中直言歌手謝東是相聲大師侯寶林的私生子。
2010年5月30日,記者聯系上侯耀華。侯耀華聽到王朔的爆料很平靜,但他表示,還沒有看到,所以不做任何回應。6月20日,侯耀華接受記者採訪時稱,關于傳言,以謝東本人的回應為準。
門下弟子
賈倫、王兆麟、單聯麗、王荃、高玉慶、李炳傑、陳寒柏、李福盛、郭秋林、劉際、奇志、姜桂成、劉捷、王玉、郭曉小、荊林野、李博成、常寬、郭德綱等。
人物評價
我在中國鐵路說唱團當團長的時候,耀文對我的支持最多,他一年能演40多場節目,任勞任怨。(相聲演員笑林)
我用三句話來評價我弟弟的一生,他在相聲的藝術道路上非常成功,在生活上是個能力較低的正常人,在感情上是個失敗的人。(侯耀華)
耀文吃飯,你請他,他不一定吃,比如擺一桌酒他不吃,等到他吃飯的時候就要一碗面條,愛吃面條,他不嫌棄。說晚上咱不吃了,就來一碗面條吧,他就像一個小孩,挺有意思,這個人有性格。好演員才有性格。
我覺得耀文在相聲界,應該說是旗幟性的人物,他對藝術精益求精,他的精品段子膾炙人口。(劉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