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事簡介
亞足聯冠軍聯賽(AFC Champions League),別稱亞洲足球俱樂部冠軍聯賽,是由亞洲足聯每年舉行的亞洲俱樂部足球競賽,參賽球隊來自亞足聯屬下排名前 14 的聯賽,其中包括來自原本屬于大洋洲的澳洲。亞冠聯賽是亞洲俱樂部足球最高等級的賽事,相當于歐洲的歐洲冠軍聯賽及南美洲的南美解放者杯,高于亞足聯杯和亞足聯主席杯,獲得冠軍的球隊將代表亞洲出席當年12月舉行的國際足聯世界俱樂部杯(FIFA Club World Cup)。亞冠聯賽是由亞洲俱樂部錦標賽、亞洲杯賽冠軍杯合並而來,第一屆賽事舉行于2002/03年。由于當時賽製改革,這也是唯一一屆跨年度的賽事,之後所有的比賽都在同一年內完成。2013賽季亞冠聯賽,中超球隊共有兩隻球隊小組出線,四支球隊獲得一致好評,平韓國,力壓日本,為歷次最佳成績。

歷史沿革
賽事前身為亞洲冠軍俱樂部杯(Asian Club Championship),首屆賽事于1967年舉行,共有8隊球隊參加。但由1971年開始賽事遭到停辦直到1986年復辦賽事並改名亞洲冠軍杯(Asian Champions Cup),隻限製本土聯賽冠軍參加,杯賽冠軍則參加亞洲杯賽冠軍杯(Asian Cup Winners Cup),兩項賽事的冠軍則會爭奪亞洲超級杯。

2002/03球季開始將亞洲冠軍杯及亞洲杯賽冠軍杯合並為一項賽事並命名為亞足聯冠軍聯賽。舊款亞冠LOGO
2007球季開始加入澳洲的俱樂部。
2009球季進行改革,參賽隊數會增加到32隊,並且收窄參賽國家數目,隻有亞洲聯賽排名最高的11位方合資參賽。另外,亞洲足聯杯的冠軍及亞軍也可參賽新增的預選賽階段。小組賽階段形式會和以往一樣,不同的是8組的首名及次名均可獲得出線權八分之一決賽階段。由本屆賽事起,亞洲冠軍聯賽標志也會改用新款標志。
2014球季進行改革。增加預選賽國家及地區。西亞地區增加國家包括:阿曼、巴林、科威特、伊拉克。東亞地區增加國家及地區包括:香港、印度(印度原本屬于西亞區,2014年球季將印度調回去東亞地區。)
2013年11月25日,亞足聯競賽委員會會議在吉隆坡結束,會議最終形成了有關未來幾年亞冠聯賽的初步決議。首先是2014-2016賽季亞冠東西亞嚴格分區,東西亞球隊隻能在決賽中遭遇。另外2014年中超獲3+1亞冠席位,同時鑒于2013年亞冠決賽第二回合在廣州的成功舉辦,亞冠將繼續維持決賽主客場製。
賽事改革
中超名額減少
盡管亞足聯同意從2014年起,亞冠聯賽實施擴軍,但實際擴軍的參賽國並不是傳說中的23個,而是18個。東亞區則將增加中國香港地區,原先被排除在外的越南和新加坡都將被允許參加。

根據對上述18個國家和地區的聯賽進行的考察評估結果,東亞區在最新評分標準實施之後,排名幾乎沒有什麽變化,日本依然是第一、韓國第二,中國則位居第三,隨後是澳大利亞、泰國、新加坡、越南以及中國香港。變化較大的則是西亞,舊標準下僅排第三位的伊朗如今躍居西亞首位,而原排首位的沙特則退居第二;原排第四位的阿聯酋則升至第三;原排第二位的卡達則退居第四。烏茲別克則仍排第五。隨後則是印度、約旦、巴林、阿曼。這樣,東亞區的韓國和日本各有四個參賽名額,中國有3.5個。西亞區的伊朗和沙特各有4個名額,阿聯酋3.5個。
東西亞球隊將分區比賽
從2014年起,亞冠聯賽的另一大重大變革是:從資格賽一直到半決賽,亞冠聯賽將一直持續分為東亞區和西亞區進行。隻有當半決賽東亞區決出冠軍時,再和半決賽西亞區獲勝的隊爭奪最後的冠軍。決賽將繼續採用主客場製進行,隻不過以抽簽方式決定主客場順序。而且,東亞區和西亞區從1/8決賽開始,比賽時間也不統一。這主要是考慮到西亞區實施跨年度賽製,而且西亞以伊斯蘭國家居多,其中有一個月齋月,無法正常進行比賽。
資格賽
東亞:澳大利亞、中國、中國香港、泰國、新加坡、印度、越南、日本、韓國、印度尼西亞、緬甸、馬來西亞;
西亞:阿曼、約旦、巴林、卡達、科威特、烏茲別克、沙烏地阿拉伯、伊朗、阿聯酋。
小組賽
東亞: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泰國、越南;
西亞:卡達、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酋、烏茲別克、伊朗。
2016賽季
2016賽季亞冠聯賽東亞區小組抽簽結果 | |||
---|---|---|---|
E組 | F組 | G組 | H組 |
江蘇蘇寧 | 廣島三箭 | 墨爾本勝利 | 廣州恆大 |
全北現代 | 首爾FC | 水原三星 | 浦和紅鑽 |
越南平陽 | 武裏南聯 | 大阪鋼巴 | 雪梨FC |
東京FC | 山東魯能 | 上海上港 | 浦項製鐵 |
參賽規則
(一)每隊勝一場得3分,平一場得1分,負一場得0分;

(二)積分多的球隊名次列前;
(三)如果兩隊或兩隊以上積分相等,依下列順序排列名次:
1、積分相等隊之間相互比賽積分多者,名次列前;
2、積分相等隊之間相互比賽凈勝球多者,名次列前;
3、積分相等隊之間相互比賽進球數多者,名次列前;
4、積分相等隊在該組全部比賽中凈勝球多者,名次列前;
5、積分相等隊在該組全部比賽中進球數多者,名次列前;
6、如果兩隊最後一場相遇,將以踢點球的方式決勝;
7、紅黃牌統計少者,名次列前;
8、 雙方加賽一場。
(四)每個小組第一名和第二名自動晉級16強
註:第(三)中第2條和第3條的規則在隻有兩隊同分的情況下是同等意思,隻有3隊或者3隊以上同分情況下 才適用。
淘汰賽晉級規則:
(一)每隊勝一場得3分,平一場得1分,負一場得0分;
(二)積分多的球隊晉級;
(三)積分相同則凈勝球多的球隊晉級;
(四)積分相同凈勝球相同,則客場進球多的晉級;
(五)以上全部相同則打加時賽;
(六)點球決勝。
歷屆冠軍
註:
①很多隊名可能有不同或差異譯法,這裏一般採用最正確或最常用的譯名(譯名參照下列表格)。
②自2002年起,亞洲俱樂部冠軍杯(亞俱杯)、亞洲優勝者杯(亞優杯)、亞洲超級杯合並成亞洲冠軍聯賽。
③亞冠的前身是亞俱杯,但亞冠(迴圈+淘汰聯賽賽製)並不完全等同于亞俱杯(杯賽淘汰賽製),亞冠是亞俱杯的改製、轉型和升級。
④澳大利亞2006年加入亞足聯(2007年參加亞冠)。
⑤深圳健力寶,即現今的深圳紅鑽;城南一和天馬,即現今的城南FC;廣州恆大,即現今的廣州恆大淘寶。如下名稱均同。
英文原名 | 中文(國語)譯名 | 中文(粵語)譯名 |
---|---|---|
Al Gharrafa Club | 加拉法、阿爾加拉法 等 | 格拉法 等 |
Al Sadd SC | 薩德、阿爾薩德 等 | 蘇特 等 |
Al Rayyan SC | 賴揚、拉揚、阿爾賴揚 等 | |
Umm Salal SC | 烏姆薩拉爾、武塞勒 等 | |
Kashiwa Reysol | 柏太陽神、柏雷素爾 等 | |
Vegalta Sendai | 仙台七夕、仙台維加泰 等 | |
Urawa Red Diamonds | 浦和紅鑽、浦和紅寶石 等 | |
Al Ahli Jeddah | 吉達阿赫利、阿爾阿赫利、吉達國民 等 | 艾希利 等 |
Al Hilal FC | 利雅得希拉爾、阿爾希拉爾、利雅得新月 等 | |
Al Ittihad FC | 伊蒂哈德、吉達聯 等 | 伊蒂哈特 等 |
Al Shabab Riyadh | 利雅得沙巴布、阿爾沙巴布、利雅得青年 等 | |
Esteghlal FC | 德黑蘭獨立、埃斯特拉爾 等 | |
Pohang Steelers | 浦項製鐵,浦項鐵人等 | |
Teraktor Sazi | 大不裏士耕耘機、薩濟耕耘機 等 | 沙士 等 |
Lekhwiya | 萊赫維亞、雷赫維亞 等 | 歷基維亞 等 |
Buriram United FC | 武裏南、武裏喃、布裏蘭 等 | |
Bunyodkor | 本尤德科、締造者等 |
奪冠次數排名
國家 | 奪冠次數 | 奪冠球隊 |
---|---|---|
韓國 | 4 | 全北現代、浦項製鐵、城南FC、蔚山現代老虎 |
沙特 | 2 | 伊蒂哈德(2次) |
日本 | 2 | 浦和紅鑽、大阪鋼巴 |
中國 | 2 | 廣州恆大淘寶(2次) |
澳大利亞 | 1 | 西雪梨流浪者 |
阿聯酋 | 1 | 阿爾艾因 |
卡達 | 1 | 阿爾薩德 |
奪冠俱樂部
俱樂部 | 所屬國家 | 奪冠次數 | 奪冠賽季 |
---|---|---|---|
伊蒂哈德 | 沙特 | 2 | 2004、2005 |
廣州恆大淘寶 | 中國 | 2 | 2013、2015 |
阿爾艾因 | 阿聯酋 | 1 | 2002/03 |
全北現代 | 韓國 | 1 | 2006 |
浦和紅鑽 | 日本 | 1 | 2007 |
大阪鋼巴 | 日本 | 1 | 2008 |
浦項製鐵 | 韓國 | 1 | 2009 |
城南FC | 韓國 | 1 | 2010 |
阿爾薩德 | 卡達 | 1 | 2011 |
蔚山現代老虎 | 韓國 | 1 | 2012 |
西雪梨流浪者 | 澳大利亞 | 1 | 2014 |
中國戰績
中國球隊亞冠總資料統計 | ||||||||||||
# | 俱樂部 | 次數 | 場次 | 勝 | 平 | 負 | 進球 | 失球 | 凈勝 | 積分 | 技術分* | 場均積分 |
1 | 廣州恆大 | 3 | 33 | 19 | 6 | 8 | 70 | 36 | 34 | 63 | 75 | 1.9 |
2 | 山東魯能 | 6 | 38 | 17 | 6 | 15 | 63 | 54 | +9 | 57 | 60 | 1.6 |
3 | 北京國安 | 6 | 39 | 11 | 13 | 15 | 43 | 45 | -2 | 46 | 52 | 1.3 |
4 | 上海申花* | 6 | 35 | 13 | 6 | 16 | 53 | 53 | 0 | 45 | 48 | 1.4 |
5 | 大連實德 | 3 | 19 | 12 | 2 | 5 | 35 | 22 | +13 | 38 | 44 | 2.3 |
6 | 天津泰達 | 3 | 19 | 5 | 6 | 8 | 16 | 26 | -10 | 21 | 24 | 1.3 |
7 | 深圳健力寶 | 1 | 10 | 5 | 2 | 3 | 13 | 12 | +1 | 17 | 20 | 2 |
8 | 長春亞泰 | 2 | 12 | 4 | 3 | 5 | 20 | 10 | +10 | 15 | 15 | 1.3 |
9 | 貴州人和 | 2 | 12 | 2 | 4 | 6 | 10 | 17 | -7 | 10 | 10 | 0.8 |
10 | 江蘇舜天 | 1 | 6 | 2 | 1 | 3 | 5 | 10 | -5 | 7 | 7 | 1.2 |
11 | 杭州綠城 | 1 | 6 | 1 | 2 | 3 | 3 | 6 | -3 | 5 | 5 | 0.8 |
12 | 河南建業 | 1 | 6 | 0 | 3 | 3 | 3 | 8 | -5 | 3 | 3 | 0.5 |
帶 * 的包括資格賽(4戰3勝1負進11球失5球) 帶 * 的亞冠評分標準是日本人鈴木德昭在2011年製定,其中技術分計算方式為:勝一場3分,平一場1分,負一場0分,另外每晉一級加3分。 |
資料統計
最佳射手
參賽席位
國家 | 席位數 | ||||||||||||
2002/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
東亞 | |||||||||||||
- | - | - | - | 2 | 2 | 2 | 2 | 2 | 3 | 1+1 | 3 | ||
2 | 2 | 2 | 2 | 2 | 2 | 4 | 4 | 4 | 3+1 | 4 | 3+1 | 2+2 | |
印尼 | 0 | 2 | 2 | 0 | 2 | 0 | 2 | 2 | 2 | 1 | 0 | 0.5 | |
2 | 2 | 2 | 2 | 2 | 2+1 | 4 | 4 | 4 | 4 | 4 | 4 | ||
2 | 2 | 2 | 2 | 2+1 | 2 | 4 | 4 | 4 | 4 | 4 | 4 | ||
0 | 0 | 0 | 0 | 0 | 0 | 1 | 1 | 0 | 0 | 0 | 0.5 | ||
2 | 2 | 2 | 0 | 1 | 2 | 1 | 1 | 1 | 2 | 1+1 | 1+2 | ||
0 | 2 | 2 | 2 | 1 | 2 | 0 | 1 | 0 | 0 | 0 | 0.5 | ||
烏茲別克 | - | - | - | - | - | - | - | - | - | - | 1 | 1 | |
中國香港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5 | |
印度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1 | 0.5 | |
東亞總數 | 8 | 12 | 12 | 8 | 13 | 13 | 18 | 19 | 17 | 17 | 18 | ||
西亞 |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1 | 1 | 1 | 0 | 0 | |||
2 | 2 | 2 | 2 | 1 | 2 | 4 | 4 | 4 | 4 | 4 | |||
1 | 2 | 2 | 2 | 2 | 2 | 0 | 0 | 0 | 0 | 0 | |||
0 | 1 | 2 | 2 | 2 | 2 | 0 | 0 | 0 | 0 | 0 | |||
1 | 2 | 2 | 2 | 2 | 2 | 2 | 2 | 3 | 4 | 4 | |||
1 | 2 | 2+1 | 2+1 | 2 | 2 | 4 | 4 | 4 | 4 | 4 | |||
0 | 0 | 2 | 2 | 2 | 2 | 0 | 1 | 1 | 0 | 0 | |||
1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
阿聯酋 | 1 | 2+1 | 2 | 2 | 2 | 2 | 4 | 4 | 4 | 4 | 3+1 | ||
1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4 | 2 | |||
西亞總數 | 8 | 14 | 17 | 17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18 | ||
總數 | |||||||||||||
總數 | 16 | 26 | 29 | 25 | 28 | 29 | 35 | 37 | 36 | 37 | 35 | ||
註:①上表所顯示的為當屆所有出席的俱樂部,包括于2009年起增設的預選賽球隊,但不包括首屆出席資格賽的球隊。 |
最新戰況
台北時間2015年5月5日下午,亞冠小組賽最後一輪,國安客場挑戰水原三星。上半場德揚接埃爾頓挑傳打破僵局,水原2分鍾後扳平比分,此後雙方再無建樹,1-1戰平。國安6戰積11分,在與水原同分的情況下勝負佔優,小組頭名出線。
台北時間10月21日,2015賽季亞洲足球冠軍聯賽半決賽第二回合廣州恆大客場挑戰大阪鋼巴的比賽在日本世博紀念競技場進行。最終廣州恆大和大阪鋼巴0比0互交白卷,從而以兩回合總比分2比1淘汰對手殺入決賽。決賽中,廣州恆大將與來自西亞區的阿聯酋迪拜阿爾阿赫利進行兩回合爭奪,最終決出本賽季的亞冠冠軍。
在21日晚進行的2015年亞冠聯賽決賽第二回合比賽中,廣州恆大隊坐鎮天河體育場,依靠埃爾克森的進球以1∶0戰勝阿聯酋的阿赫利隊,以兩回合1∶0的總比分第二次捧起了亞冠獎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