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1854年(嘉永7年)日本與美國簽訂"神奈川條約"(又名:日美和親條約)中決議開放北海道箱館港口,為了增加防衛能力以及解決官方行政中心的設立問題,由德川幕府的征夷大將軍下令建造五棱郭。
五棱郭是由當代知名的軍事學者武田斐三郎所設計,于1857年開始動工建造,歷經八年多的時間,終于在1866年建造完成。當時的戰爭已經多數使用大炮,所以採用了歐洲棱堡樣式的西洋要塞建築方式設計,並且以5個V字狀打造成星型的型態建造。

別名
箱館(函館古稱)
日語片假名
箱館五棱郭祭
歷史沿革
五棱郭當時的建造目的最主要是因為開放港口,所以需要減輕外國侵略的威脅。不過威脅的情況並不嚴重,後來建造的目的漸漸的演變成為了建立國家的威信。同時也因為經費不足的關系,大幅度的縮小了原本設計的樣式,連半月形的堡壘也隻造了一處而已。後來爆發戊辰戰爭,五棱郭成為最終戰場,導致大部分建物損毀,成為函館五棱郭唯一主要戰役是內戰。1872年(明治4年)之後拆除了原本的奉行所,五棱郭在當時轉由陸軍省接管,變成要塞與練兵之所。

五棱郭之戰
五棱郭奉行所(明治元年冬撮影)1868年10月26日在箱館爆發了戊辰戰爭的最後一場戰役箱館戰爭(又稱五棱郭之戰)。戊辰戰爭後期時江戶幕府的海軍奉行榎本武揚拒絕交出江戶幕府的艦隊,所以率領土方歲三、大鳥圭介等北上佔領箱館,並以五棱郭為根據地,得到法國與英國領事的承認,建立"蝦夷共和國"成為總裁,副總裁為松平太郎。1869年5月11日當時的新政府軍隊開始對五棱郭發起總攻擊,土方歲三槍戰中死亡。同年5月18日由新政府軍陸軍參謀黑田清隆進行終戰調停,終于使五棱郭開城降服,榎本武揚與大鳥圭介被捕後結束了這場內戰。
摧毀
榎本武揚像箱館戰爭結束之後終結了戊辰戰爭這場日本史上知名的內戰,但是五棱郭也因為這場戰事,大部分的建築幾乎宣告摧毀。原本設計是為了防止外海艦隊的炮擊,但是也因為火炮技術的快速進步與改良,當時的新政府日本軍艦隊就在總攻擊時曾經炮擊到五棱郭。
由于大多數建築都遭摧毀,在明治4年(1872年)開始動手拆除當時的行政中心奉行館,並將拆下後的建築材料用于建造北海道開拓史的官舍。大正2年11月(1913年)在同址種植了一千株以上的櫻花樹,建造為"五棱郭公園"成為北海道知名賞櫻場所,于大正3年6月(1914年)正式對外開放,至今有1,600株以上的櫻花,並將糧倉改造為"懷舊館"展示箱館戰爭資料。
重新開發
近代開發:昭和39年(1964年)由民間企業"五棱郭タワー株式會社"(中譯:五棱郭塔股份有限公司)以五棱郭築城100年紀念為由,在五棱郭入口處旁建造高約60米的展望塔,可由塔上觀望整個五棱郭的星型結構。2004年(平成16年)開始新的五棱郭塔計畫,由清水建設負責施工,並于2006年(平成18年)竣工,同年4月正式對外開放,舊塔也于2006年4月─6月拆除。新塔體橫切面的構造為五角星形,塔台為五角形,全體高度達107米。
復原計畫
箱館奉行所復原計畫:2006年7月日本政府發表箱館奉行所的復原建設,並于同年開始基礎建設的動工,2007年進行奉行所的建造。總預算約33億日圓,要再現江戶時代末期完成的奉行所,預期在2010年完成。
這個計畫主要復原的是1866年五棱郭初建造時的模樣,當時的建物約佔地3,000平方米,其中奉行所內辦公的部分約1,000平方米,以及其他屋瓦、梁柱、建材等結構都將以當時的狀況進行復原。
年表
1857年,正式開始動工。
1864年,由舊奉行所搬遷來後正式開始于此作業。
1866年,五棱郭完工。1868年-1869年,箱館戰爭,建物幾乎摧毀。
1872年,拆除奉行所。
1913年,種植千株以上櫻花樹成"五棱郭公園";將糧倉改造為"懷舊館"。
1922年,日本指定史跡。
1952年,日本指定特別史跡。
1964年,于五棱郭入口處建立"五棱郭塔",並指定每年5月的周六、日舉行"箱館五棱郭祭"。
2005年,于西側入口處旁建立函館市中央圖書館。
2006年,新增立高達107米的"五棱郭塔"完成,並于7月五棱郭復原計畫開始動工,預定2010年完工。
結構與地理位置
結構
五棱郭建造的當時是為了抵御外來的侵犯,武田斐三郎參考歐洲以城郭發展的都市,加上當時法國的軍官指導西洋式城堡的建造方式而築成。這種城郭的建造方式日本人稱之為"陵堡式築城",是當代早期著名的法國軍事工程師沃邦元帥所創。特征是利用尖角的形狀的"陵堡"減少周圍的防衛的死角,亦可預防敵人左右來襲時的炮火,再利用半月形狀的堡壘來掩護大門以及護城橋梁的作用。五棱郭缺少了一般日本城堡有的天守閣,最主要的是預防遭到強大火力攻擊時成為主要攻擊目標。外郭的下方是以石頭堆積成的垣牆,上方是其壘牆,周圍有寬約30米的護城河。
總面積:約252,000平方米
總周長:約1,800米
護城河:寬度約30米,深度約4米
壘牆高約6米,底部厚度約30米(包含垣牆部分)
位置
函館市古稱"箱館",是位于日本北海道南方的主要城市,也是個重要的天然港口。原本在幕府時代寬永年間發布的鎖國令之後,日本除了長崎市與平戶市之外的港口都不對外開放。自從"日美和親條約"之後對外正式開放函館港與下田港(靜岡縣下田市),正式瓦解了江戶時期的鎖國政策。五棱郭就建造于函館市內,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防護函館港開放之後的威脅。
五棱郭現今的地址位于日本國函館市五棱郭町44番地,交通方面可以由JR函館車站搭乘函館市電(路面電車)到"五棱郭公園前"下車約步行10分鍾;或也可以由函館車站搭乘市營巴士到"五棱郭公園前"下車。
評論
建造五棱郭之初的構想是以抵御火炮攻擊的概念為主,除了沒有天守閣之外也沒有建造樓櫓。江戶末期的時候火炮發展迅速,射程也大幅度的提升,五 棱郭變成海洋艦隊的射程範圍之內。另外,外郭城牆部分也比一般低,四周圍又是廣大的平原地形,防御的能力相對的也降低很多。如果以日本本島的多數城堡來比較,五棱郭隻能充當一個以政治為目地的城堡。
榎本武揚、松平太郎等人佔據五棱郭之後並未對其城堡不良之處做過任何修改或建設,可見當時他們對于海軍實力的過信,而所倚賴的海軍軍艦卻也因為大部分的故障損毀,加上惡劣的氣候環境影響都沉船了。五棱郭之戰一役,當代日本武士代表新撰組主力成員土方歲三戰死之後,舊幕府軍隊投降退出五棱郭不但是終結了江戶幕府長年的政權,同時新撰組的解散也代表了日本武士時代的瓦解。
景點
被指定為國家特別史跡的五棱郭公園建于1864年。其星形洋式城郭在日本是極為罕見的。以櫻花聞名。從5月上旬至中旬止約1800棵的櫻花一齊綻放。自五棱郭塔不僅可俯瞰五棱郭公園,天氣好時還能眺望到津輕海峽。
地址︰函館市五棱郭町43-9
入館費用:630日圓
營業時間:9:00~18:00(4-21~10-20:8:00~19:00)
車站
五棱郭站,位于北海道函館市龜田本町64,屬于北海道旅客鐵道(JR北海道)的鐵路車站。
車站周邊
歷史
五棱郭站前站
函館市交通局函館市電車于1955年(昭和30年)11月27日延長本線時(鐵路工場前~五棱郭站前)所新設此車站。在1978年(昭和53年)11月1日廢除部份本線時(瓦斯會社前~五棱郭站前)被廢除。
車站屬于2面1線模式。並于2005年(平成17年)因為國道5號的擴建工程而被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