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記載
五帝:

(2)庖犧、神農、黃帝、堯、舜(《戰國策》);
(3)太昊、炎帝、黃帝、少昊、顓頊(《呂氏春秋》);
(4)黃帝、少昊、顓頊、帝嚳、堯(《資治通鑒外紀》);
(5)少昊、顓頊、帝嚳、堯、舜(偽《尚書序》);以其經書地位之尊,以後史籍皆承用此說。于是這一五帝說被奉為古代的信史;
(6)黃帝(軒轅)、青帝(伏羲)、赤帝又叫炎帝(神農)、白帝(少昊)、黑帝(顓頊)(五方上帝)
(7)伏羲氏,神農氏,軒轅氏,燧人氏,有巢氏(民間傳說)
相關術語
1.上帝:東郊青帝 配帝:伏羲 從祀官:句芒 從祀星:歲星 另有從祀:三辰、東方七宿

(代表:春天 神獸:青龍 五行:木)
2.上帝:南郊赤帝 配帝:神農氏 從祀官:祝融 從祀星:熒惑 另有從祀:三辰、南方七宿
(代表:夏天 神獸:朱雀 五行:火)
3.上帝:中郊黃帝 配帝:軒轅 從祀官:後土 從祀星:鎮星
(五行:土)
4.上帝:西郊白帝 配帝:少昊 從祀官:蓐(rù)收 從祀星:太白 另有從祀:三辰、西方七宿
(代表:秋天 神獸:白虎 五行:金)
5.上帝:北郊黑帝 配帝:顓頊 ((拼音:zhuānxū) 從祀官:玄冥 從祀星:辰星 另有從祀:三辰、北方七宿 (代表:冬天 神獸:玄武 五行:水)
其他信息
祭祀時間

一年一次,于孟夏之月,必須見龍星,即可開始祭祀。
祭祀方式
雩五方上帝于雩壇,五帝配于上,五官從祀于下。
帝,犧牲用十太牢,即:每帝一牛,共十頭牛。籩豆之後的,與郊祭數量一樣。有無少牢(羊)一般各朝各代會有區別,但是,此為最高等級祭祀,所以,自古以來,犧牲均為“牛”,唐朝左右,在祭祀中,取消了特牛。隻有最後一個王朝清朝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