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介紹
中央美術學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唯一一所高等美術學校。現設有中國畫學院、造型學院、設計學院、建築學院、人文學院、城市設計學院、實驗藝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八個專業分院,並設有造型藝術研究所、繼續教育學院和附屬中等美術學校。學院每年招收中專生(附中)、專科生(成人教育)、大學部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各類進修生。現有在職教職工572人,在校大學部生和研究生4700餘名和來自十幾個國家的留學生百餘名。學院教學科研面積共佔地495畝,總建築面積24.7萬平方米。
歷史沿革
學校歷史

中央美術學院的身是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可以追溯至1918年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倡導成立的國立北京美術學校,美術教育家鄭錦擔任第一任校長。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國立美術教育學府,也是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開端。
1922年,國立北京美術學校更名為國立北京美術專門學校,設中國畫、西洋畫、圖案三系。20世紀初最早留學歐、日、美的一批藝術英才匯集在美專,傳播新知,探討美術教育。藝專的教學結構初步形成。
1925年,留學美國歸來的聞一多、趙太侔、熊佛西、蕭友梅在國立美術專門學校開設戲劇系、音樂系,並改稱國立北京藝術專門學校。國立北京藝專戲劇系是現代中國歷史上國家教育機構設立戲劇專業之始。國立北京藝專也是中國現代音樂教育的發祥地之一。
1926年,26歲的林風眠懷著“致力改造藝術學校之決心”和“實行整個的藝術運動,促進社會藝術發展”的抱負,主持國立北京藝術專門學校的教學。林風眠擔任國立北京藝專校長期間,聘請齊白石、克羅多等中外名家為教授。
1927年5月11日,由林風眠發起的“北京藝術大會”正式開幕,以藝專校園為主會場,海報、廣告、宣傳招貼布滿京城,展出美術作品三千餘件,含中國畫、油畫、雕刻、圖案、建築,更有音樂演奏及藝專“五五劇社”、“形藝社”、青年俱樂部的演出,發行學生社團出版的刊物。“北京藝術大會”是中國現代歷史上空前盛大的一次綜合性美術博覽會。
1927年,北京九所國立高等學校合並為京師大學校,國立北京藝專改名為京師大學校美術專門部。不久北伐勝利,1928年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北京改稱北平,京師大學校改為國立北平大學,藝專改名為國立北平大學藝術學院。1929年國立北平大學藝術學院開設建築系,為專業藝術院校設建築系之始。
經過合並與停頓,國立藝專于1930年代中期恢復校名為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並重修校舍,形成的規模,教師隊伍中集中了齊白石、溥心畲、常書鴻、王臨乙、龐薰琹、聞一多等藝術家和學者。
1937年,“七七”事變後,北平淪陷,學校南遷,北平與杭州的兩所國立藝專合並,定名為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先後輾轉至湖南沅陵、雲南昆明,呈貢、四川璧山、重慶沙坪壩等地。行程六千公裏,歷時九年。
北平淪陷後,日軍將藝專校舍充為軍用,藝專留守部分幾經遷址,難尋安身之處。1938年暫時在東總布胡同穩定下來,藝專改稱國立北京藝術專科學校。
抗戰勝利後,1946年8月,徐悲鴻接任復校的北平藝專校長。為了革新北平藝專的教學,徐悲鴻重才納賢,一大批卓有成就的藝術家和學者匯集藝專。
1949年11月,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和華北大學三部美術系合並,華北大學三部美術系的前身是成立于1938年的延安魯迅藝術學院美術系。經中央人民政府批準,成立國立美術學院,毛澤東主席題寫院名。徐悲鴻擔任第一任院長。
1950年1月,經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批準,正式定名為中央美術學院。4月1日,在王府井校尉胡同5號校址舉行中央美術學院成立典禮。
輝煌工程
- 中央美院與人民幣設計
中央美院與人民幣設計工作的緣分始于第二套人民幣。第二套人民幣從1950年開始規劃設計,有關部門聘請時任中央美院美術幹部訓練班班導的羅工柳擔任整體負責人,他邀請本校教師周令釗和王式廓共同參與,其中周令釗負責整體設計。

第三套人民幣誕生在20世紀60年代初期,設計小組成員除羅工柳和周令釗外,增加了擅長風景和人物題材的中央美院教師侯一民與鄧澍夫婦以及擅長裝飾藝術的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原中央美術學院實用美術系)教師、周令釗夫人陳若菊。這套人民幣主圖反映了當時國民經濟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主導、農輕重並舉的方針。在此套人民幣中,5元券曾在國際上獲獎而成為世界紙幣中的精品。
改革開放之後發行的第四套人民幣是籌劃和設計時間最長的一套:從1967年提出設計構想,到1985年定案,這期間經歷了諸多曲折。此套人民幣從1983年開始設計,在中央美院等單位領導的支持下,仍由第三套人民幣的五位設計者組成專家組,並有相關領域專家參與。
從1角券到10元券,由侯一民和鄧澍設計;1元券到10元券由周令釗和陳若菊設計。羅工柳和周令釗等人設計的50元券主圖,是象征我國國體和政體的工農和知識分子形象。接到100元券設計任務後,周令釗他們便面臨如何繼續設計更高面額的鈔票的問題。此前,周令釗曾負責組織策劃過歷年國慶遊行,並受到1979年慶祝建國30周年遊行隊伍中有民眾抬著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的巨幅畫像的啓發,覺得當時的政治環境已經能夠恰當地評價領袖的歷史地位,因此提議100元券主圖可以採用四大領袖形象。經中央同意之後,由中央美院雕塑系教師司徒兆光創作浮雕,侯一民繪製,于是便有了人民幣中首枚以領袖頭像作主圖的鈔票。
- 中央美院與油畫巨作《開國大典》的誕生
1952年,中國革命博物館決定委托中央美術學院組織完成一幅巨型油畫--《開國大典》。而中央美院又把這項艱巨的任務交給了幾次奉命為領袖、英雄畫像,並參加過開國大典的37歲青年畫家、中央美院知名教授董希文。
董希文接到這一任務後先做構思。他曾向同行或當時的藝術界人士征求意見,如徐悲鴻、艾中信、江豐、吳作人、羅工柳等,甚至還有他自己的學生。最後他將構圖定為:毛澤東站在靠近畫面正中間位置,左邊1/3畫面是其他參加開國大典的領導人,右邊則是廣場上的人民民眾。毛澤東引領著整個畫面的中心,與其他領導人、廣場上的人民民眾一起,形成一個“大團圓”的構圖。
董希文曾把天安門前、毛澤東右側的一根柱子抽掉了,並為此特意請教建築大師梁思成。梁思成說:“畫面右方有一根柱子沒有畫上去,這在建築學上是一個大錯誤,但是在繪畫藝術上卻是一個大成功!”
1952年4月,《開國大典》完成並通過中央領導人審查。這一藝術傑作在政治運動中屢蒙劫難,遭過3次修改,到1979年才使得作品得以批準恢復原貌。鑒于對原作者的尊重,恢復工作在靳尚誼、趙域的復製品上進行。原作儲存在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倉庫裏,隻在中央美術學院的校慶上展出過一次,而平常展出的則是後來靳尚誼等人的復製品。
- 中央美院與共和國有關的標志和記憶
1949年9月下旬,受中央之命,負責征集國徽圖稿的清華大學建設系和原國立北平藝專(1950年改為中央美術學院)都成立了國徽設計小組,負責國徽設計。其中中央美院國徽設計組由工藝美術家、教授張仃、張光宇、周令釗、鍾靈等組成。當年9月25日,張仃、鍾靈提出5個與政協會徽相似的國徽圖案。1950年6月11日,國徽組召開會議,原則上通過國徽採用天安門圖形。經過反復比較,一再修改,國徽組終于選定由梁思成在張仃的圖案基礎上改造而成的國徽圖案。
中央美院老院長徐悲鴻作為評審,還參加了國歌的征選。在國歌問題上,自征稿啓事發布後,截止到1949年9月下旬,共收到國歌稿件632件,歌詞694首。經過國歌詞譜評選委員會的慎重研討,認為征集稿件不足、應選者尚少。徐悲鴻建議用《義勇軍進行曲》作為代國歌。他的這一建議被採納,《義勇軍進行曲》的詞曲經修改後,最終成為共和國的國歌。
- 中央美院與人民英雄紀念碑
據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人民英雄紀念碑美工組副組長彥涵回憶,在紀念碑創作初期,有一批優秀畫家,主要是中央美院的教師,參與了紀念碑的浮雕畫稿工作。

比較完整的畫稿有《渡長江》和《南昌起義》:《渡長江》的畫稿主要由彥涵設計;《南昌起義》的畫稿由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原油畫研究班導王式廓設計。
紀念碑的真正實體創作主要由劉開渠、滑田友、王臨乙、曾祖韶、張松鶴、蕭傳玖等8位雕塑家主稿。
時任中央美院華東分院院長的劉開渠主稿《勝利渡長江》。當時的中央美院雕塑系主任滑田友負責紀念碑浮雕《五四運動》的創作。王臨乙是中國現代雕塑事業的拓荒者,新中國成立後為中央美院教授、系主任。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五卅運動》是其代表作之一。中央美院雕塑系教授曾祖韶也曾于1950年3月參加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建設。他主稿浮雕創作《虎門銷煙》。
經過中央美院藝術家們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人民英雄紀念碑在1958年5月1日落成了。
科研成果
研究機構
據2015年12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中央美術學院建有校級研究機構10個,逐步形成了由造型、設計、建築、人文等學科群相互支撐的體系研究機構網。
研究中心 | |
---|---|
美術學研究所 | 美術教育研究中心 |
雕塑藝術創作研究所 | 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 |
書法繪畫比較研究中心 | 設計研究所 |
設計文化與政策研究所 | 奧運研究中心 |
建築學院設計研究中心 | 城市視覺文化研究所 |
建設成果
- 研究成果
據2015年12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中央美術學院承擔著國家各級各類科研項目八十餘項,分別有: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項目;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後期資助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項目;北京市教委共建計畫建設項目、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中央美術學院藝術與人文科學研究項目(一般、重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

中央美術學院學術項目研究取得被國家、學界、藝術界和社會廣泛承認的結果。2005年,由袁運生教授主持的"中國傳統雕塑的復製與當代中國美術教育體系的建立"項目獲首屆文化部創新獎;2006年,金維諾教授的《中國美術史論集》獲“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藝術學二等獎),喬曉光研究員的《活態文化--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初探》獲“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藝術學三等獎)。2009年,尹吉男教授的《明代宮廷畫家謝環的業餘生活與仿米氏雲山繪畫——中國繪畫史知識生成系列研究之一》獲“第五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藝術學二等獎)。
- 創作成果
在第十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中,該校師生取得了一金(獎)、三銀(獎)、八銅(獎)、十四優秀(獎)的成績。
序號 | 選題範圍 | 負責人 | 類別 |
---|---|---|---|
1 | 火燒圓明園 | 孫韜 | 油畫 |
2 | 江孜抗英 | 申紅飈 | 雕塑 |
3 | 詹天佑修京張鐵路 | 陳科 | 雕塑 |
4 | 陳獨秀創辦《新青年》雜志 | 胡偉 | 國畫 |
5 | 七君子事件 | 孫家缽 王偉 牟柏岩 | 雕塑 |
6 | 黃河大合唱 | 詹建俊 葉南 | 油畫 |
7 | 敵後抗日持久戰(地道戰) | 孫滋溪 張元 | 油畫 |
8 | 中共七大 | 畢建勛 | 國畫 |
9 | 轉戰陝北 | 高天雄 | 油畫 |
10 | 新中國成立 | 唐勇力 | 國畫 |
11 | 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 | 王少倫 | 油畫 |
12 | 周恩來出席萬隆會議 | 靳尚誼 | 油畫 |
13 | 毛澤東會見尼克松 | 馬剛 | 油畫 |
14 | 科學的春天 | 丁一林 | 油畫 |
15 | 中國女排首獲世界冠軍 | 華其敏 | 國畫 |
16 | 香港回歸 | 王穎生 | 國畫 |
17 | 中國加入世貿 | 王少軍 孫璐 | 雕塑 |
18 | 民族大團結 | 曹春生 周秀清 李惠東 | 雕塑 |
19 | 希望工程 | 孫為民 | 油畫 |
藝術資源
- 學術期刊
《美術研究》為中央美術學院學報,1957年創刊,1979年復刊。入選中文社會科學CSSCI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欄目包括:藝術教學研究、美術史研究、畫論研究、書法研究、民間美術研究、創作與評論、追求與個性、展覽評介、中外文化交流等。
《世界美術》由中央美術學院主辦,中央美術學院《美術研究》雜志社出版,1979年創刊,採用板塊式結構,主要報道國際藝術動向,大型藝術展覽和活動,中國與全球文化的互動;現代藝術的回顧,經典作品的分析,當代藝術家研究,博物館與畫廊介紹;藝術史研究的最新成果,藝術史方法、藝術批評與理論的研究介紹。
- 館藏資源
圖書館
截至2007年8月,圖書館藏書31萬餘冊,生均藏書量超過80冊,每年新進圖書近兩萬冊,生均年進書量超過4冊。圖書館藏書以中外美術專業書刊為主,社科類圖書為輔,尤其藝術類圖書畫冊。圖書館設有線裝書庫和珍本書庫,其中包括數量豐富的線裝珍本、插圖本線裝古籍、木版年畫、宣傳畫、連環畫、漢代石刻畫像拓片、歷代碑帖、原拓印譜、民國時期美術出版物等。
美術館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原名中央美術學院陳列館)始建于1953年,由中國建築設計師、清華大學教授張開濟設計,建築正面上方鑲有中央美術學院十幾位藝術家集體創作的、反映中央美術學院建院初期所設專業科目內容的浮雕壁畫,側面反映了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美術教育發展的狀況。同時,建築側面還鑲有大面積裝飾圖案,是北京城難得的儲存完好的藝術建築之一,也是新中國成立後建造的第一所專業美術展覽館。
據2015年12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該館已收藏各類美術作品1.3萬餘件,包括清代以前及近現代藝術大師、當代美術家的代表作品和建院以來歷屆學生的優秀作品,中國國內外藝術家本人及家屬、中國國外政府、團體捐贈的美術作品,以及由中國政府和其他文化機構轉交來的中國國外藝術品。收藏的品類有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以及年畫、織綉、少數民族服飾和用具等民間美術品,還有一批青銅、陶瓷、雕刻工藝品及銘刻拓片等中國古代文物。
此外,該館的藏品中包括十分珍貴的歐洲油畫原作,如庫爾貝的《戴珍珠項鏈的少女像》,還有許多由中國油畫家在中國國外博物館內精心摹繪的具有相當研究價值的西洋名作臨本,早年留學中國國外藝術家的創作及中國當代油畫家的作品。
在中國古代書畫收藏方面,有周之冕、朱耷、虛谷、黃慎、董其昌、袁江、任頤、吳昌碩等歷代大家的多種繪畫原作,其中大約100幅的中國古代名家書畫已載入國家《中國古代書畫目錄》,部分作品被收入《中國美術全集》。除了在古代書畫收藏上的成就之外,該館還收藏了20世紀中國國畫大師齊白石、張大千、黃賓虹、林風眠、吳作人、李苦禪、李可染、黃秋園等名家的作品以及當代部分中國畫家的作品。
另外,木刻、銅版、石版等形式風格多樣的版畫作品,美術館也有一定量的收藏;當代畫家董希文、葉淺予、劉凌滄、蕭淑芳、張仃等臨摹的涵括敦煌、永樂宮、麥積山等石窟寺廟壁畫的摹本以及部分美院早期學生所臨的壁畫也在收藏之列。
辦學條件
師資力量
截至2013年12月,學院在職在編教職工613人,專業技術人員465人,其中專任教師348人,學院外聘教師134人。在職在編專任教師中,正高職稱83人,副高120人,講師117人,初級28人。
項目 | 類別 | 2013年12月 | |
人數 | 比例 | ||
職稱 結構 | 正高 | 83 | 24% |
副高 | 120 | 34% | |
中級 | 117 | 33.7% | |
初級及以下 | 28 | 8.3% | |
學位 結構 | 博士 | 80 | 23% |
碩士 | 187 | 54% | |
學士 | 73 | 21% | |
其它 | 8 | 2% |
院系概況
據2015年12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學院設有中國畫學院、造型學院、設計學院、建築學院、人文學院、城市設計學院、實驗藝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等8個專業分院,開辦20個大學部專業,並設有繼續教育學院、附屬中等美術學校。
教學建設
- 教學模式
學院從2004年開始試行學分製教學管理和新的教學院歷,每年設38個教學周,分三個學期。第一學期20周,主要安排學校及各個專業學院規定的必修課程;第二學期10周,主要安排各專業課程及外出教學課程;第三學期8周,主要由學校安排專業選修課程及公共選修課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及專業發展需要自主選擇跨專業課程學習。
- 教學經費&教學設備
2013年,該校大學部專項教學經費896.26萬元。生均撥款980.6萬元。
2013年,該校儀器設備類固定資產增加了3204.50萬元,其中:教學、科研儀器設備2013年新增為2149.67萬元,佔2013年設備新增數的67%。
- 質量工程
據2015年12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擁有國家級特色專業4個,北京市級校外人才培養基地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北京市精品課程2門。

2013年,《從藝術源于生活到藝術改變生活——中央美術學院實踐課程改革與建設》被評為北京市教學成果二等獎。還編撰了《基礎教學研討匯編》、《專業基礎教學研討匯編》、《工作室教學研討匯編》、《中央美院專業工作室教學概覽》等系列文集,指導日常教學。
國家級特色專業:動畫、雕塑、中國畫、美術學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攝影工作室
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藝術、設計與建築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北京市級校外人才培養基地:敦煌校外人才培養基地、中國美術館校外人才培養基地
北京市精品課程: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造型基礎、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第一工作室泥塑人體課
北京市教學團隊:設計學院視覺傳達專業教學團隊(王 敏)、版畫專業教學團隊(蘇新平)、美術學專業教學團隊(尹吉男)
院系名稱 | 實習基地名稱 | 建立時間 | 基地所在地 | 適用專業 |
---|---|---|---|---|
中國畫學院 | 陝西、山西實習基地 | 西安、永樂宮、大同等地 | 現代水墨人物專業 | |
青城後山·紅岩村 | 2000年 | 四川省都江堰市青城後山紅岩村 | 國畫、油畫、版畫 | |
太行山 | 2004年4月 | 河南安陽市林縣高家台 | 山水專業 | |
雲南省西雙版納中國科學院植物園 | 雲南西雙版納 | 花鳥專業 | ||
雲南省昆明植物園 | 2006年 | 雲南昆明 | 花鳥專業 | |
海南省興隆華僑農場 | 2005年 | 海南省興隆鎮 | 花鳥專業 | |
海南省興隆中科院熱帶植物林 | 2007年 | 海南省興隆鎮 | 花鳥專業 | |
雲南省西雙版納中科院熱帶植物林 | 1990年 | 雲南景洪 | 花鳥專業 | |
雲南省西雙版納中科院植物園 | 2005年 | 雲南西雙版納 | 花鳥專業 | |
雲南景洪自治州景洪市 | 2007年 | 雲南省景洪市 | 中國畫、油畫 | |
桂林實習基地 | 2006年4月 | 廣西省桂林市陽朔遇龍和大石被村 | 山水專業 | |
廣西桂林龍勝實習基地 | 2006年6月 | 廣西省桂林市 | 山水專業 | |
京郊實習基地 | 2006年4月 | 北京密雲縣石城鎮石城村 | 山水、花鳥、人物專業 | |
甘肅天水市甘泉鎮實習基地 | 2005年 | 甘肅省天水市 | 人物、山水專業 | |
甘肅省敦煌市 | 2007年 | 甘肅省敦煌市 | 造型專業 | |
響水湖實習基地 | 2006年 | 北京市 | 造型專業 | |
陝北安塞實習基地 | 2005年 | 山西省安塞 | 造型專業 | |
北京老城區實習基地 | 2006年 | 北京什剎海、東四等 | 工筆人物 | |
四川劍閣實習基地 | 2007年 | 四川省劍閣風景林園賓館 | 造型專業 | |
北京市平谷區塔窪村 | 2007年4月 | 北京市平谷區 | 山水專業 | |
安寨縣文化館實習基地 | 2003年 | 陝西省延安市安寨縣 | 人物專業 | |
九華山實習基地 | 安徽省九華山 | 水墨寫生專業 | ||
湖南湘西 | 2006年4月 | 湖南省 | 人物專業 | |
賈家村實習基地 | 2001年 | 山東省濱州市博興縣 | 碩士研究生以上人物專業 | |
永和關實習基地 | 2006年 | 山西省永和市 | 人物、風景寫生 | |
小陳村(乾隆灣) | 2005年 | 陝西省延州市 | 人物、風景寫生 | |
造型學院油畫系 | 微山考古研究所 | 2000年 | 山東省微山市 | 油畫、雕塑 |
敦煌莫高窟 | 2000年 | 甘肅省敦煌 | 國畫、油畫、壁畫、雕塑 | |
克孜爾石窟 | 2003年 | 新疆庫車 | 國畫、油畫、壁畫 | |
造型學院版畫系 | 北京木板人俱樂部 | 2001年 | 北京市平谷區 | 版畫 |
山西、陝西交界“佳縣” | 2004年 | 陝西省佳縣 | 版畫 | |
北京郊區香山附近 | 2001年 | 北京市 | 版畫系 | |
造型學院雕塑系 | 內蒙古黃河工程管理局中央美院雕塑製作實習基地 | 2007年5月10日 | 內蒙古蹬口縣黃管局 | 雕塑(金屬) |
長春世界雕塑公園雕塑創作基地 | 2006年6月22日 | 吉林省長春市 | 雕塑 | |
景德鎮市雕塑瓷廠 | 2007年5月22日 | 江西省景德鎮市 | 陶瓷雕塑 | |
北京飛翔建築藝術雕刻有限公司 | 2007年7月6日 | 北京昌平市 | 雕塑(石雕) | |
北京市金鼎雕塑藝術有限公司 | 2005年9月2日 | 北京市昌平 | 雕塑(金屬) | |
北京北郊青銅藝術鑄造廠 | 2006年9月1日 | 北京市昌平 | 雕塑(鑄銅) | |
北京聚藝堂雕塑有限公司 | 2006年9月8日 | 北京市昌平 | 雕塑(石雕) | |
北京市奕東園雕塑製作中心 | 2006年9月8日 | 北京市通州區 | 雕塑(金屬) | |
北京海升綜合加工廠 | 2007年5月10日 | 北京市昌平 | 雕塑(金屬) | |
造型學院壁畫系 | 山東淄博圭炎陶藝研究所 | 1996年 | 山東省淄博市 | 壁畫 |
北京廣通工藝廠 | 2005年 | 北京市通州 | 壁畫系 | |
北京飛翔建築藝術雕刻有限公司 | 2002年 | 北京市昌平區小湯山 | 壁畫系 | |
人文學院 | 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專業華東教學基地(上海證大現代藝術館) | 2005年9月 | 上海市浦東芳甸路證大大拇指廣場 | 藝術管理 |
中國美術館 | 2006年1月 | 北京市五四大街1號 | 藝術管理 | |
藝術*北京博覽會 | 2006年5月 | 北京市五四大街1號 | 藝術管理 | |
設計學院 | 北京邁克爾經貿有限公司 | 2004年3月3日 | 北京市東葦路26號 | 首飾設計 |
威海市皓菲服裝有限責任公司 | 2004年7月3日 | 山東省威海市世昌大道280號 | 時裝設計 | |
深圳市貝形經典實業有限公司 | 2005年3月15日 | 廣東省深圳市 | 家具設計 | |
福建廈門優必德公司 | 2005年4月3日 | 福建省廈門市 | 產品設計 | |
北京在山文化藝術有限公司 | 2006年6月9日 | 北京市 | 數碼媒體、攝影 | |
深圳關山月美術館 | 2006年6月30日 | 廣東省深圳市 | 設計藝術專業 | |
聯邦家私集團有限公司 | 2006年10月10日 | 廣東省佛山 | 產品設計 | |
北京雅昌色彩印刷集團 | 1996年 | 北京市 | 視覺傳達 | |
北京工業資源協作中心 | 2005年10月 | 北京市 | 工業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管理 | |
河北泊頭吉榮教學家具有限公司 | 2004年4月 | 河北省泊頭市 | 家具設計 | |
江蘇揚州漆器廠 | 2003年10月 | 江蘇省揚州市 | 工業設計 | |
江蘇南京雲錦研究 | 2006年8月 | 江蘇省南京市 | 工業設計、視覺傳達、時裝設計 | |
江蘇廣陵刻印社 | 2006年5月 | 江蘇省揚州市 | 工業設計、視覺傳達、設計藝術史 | |
江蘇揚州歷史博物館 | 2006年5月 | 江蘇省揚州市 | 設計藝術專業 | |
中國雕版印刷博物館 | 2007年2月 | 江蘇省揚州市 | 設計藝術專業 | |
北京畫中畫印刷有限公司 | 1996年 | 北京市 | 視覺傳達 | |
美國微軟亞洲工程院 | 2005年 | 數碼媒體 | ||
杭州南潯琉璃庄園 | 2006年 | 浙江省杭州市南潯鎮潯溪大橋北逸琉璃庄園 | 首飾設計 | |
城市設計學院 | 廣州實習基地 | 2007年9月 | 廣東省廣州市 | 本專業三、四年級 |
山西平遙實習基地 | 2007年7月 | 山西省平遙市 | 所有專業 | |
山西平順實習基地 | 2007年7月 | 山西省長治市平順 | 基礎部 | |
上海實習基地 | 2007年5月 | 上海市 | 影像設計三、四年級 | |
深圳實習基地 | 2006年 | 廣東省深圳市 | 主要適用三四年級 | |
香港CNEX基金會北京辦事處 | 北京市 | 實驗電影 |
學科建設
據2015年12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1個一級學科碩士授予點,4個二級學科碩士授予點(包括1個建築學二級學科碩士授予點),1個專業學位點,2個二級學科博士授予點;1個博士後流動站。
博士後流動站:藝術學博士後流動站
二級學科博士授予點:美術學、設計藝術學
一級學科碩士授予點:藝術學
二級學科碩士授予點:美術學、設計藝術學、藝術學、建築設計及其理論
專業學位點:藝術碩士(MFA)
對外交流
學院引進學院聘請多名中國國外專家學者作為特聘教授、客座教授、客座講師等參與本專業的教學和學術交流。還邀請日本建築設計師,美國交通工具知名設計師等學者主持專業工作室。每年學院邀請中國國外一流專家、學者來校講學、交流達100餘人次。
學院與國際同類知名院校間開展互換學生交流學習,每學年學院有30餘名學生到中國國外院校去交流學習,學期3-6月;每年接受中國國外院校學生60餘名來該校學習,學期3-6月。另外,學院還設立各種獎學金,資助學生赴中國國外學習交流,並組織學生參與各類國際競賽多次獲獎。
文化傳統
校訓
盡精微 致廣大
“盡精微,致廣大”出自《中庸》第二十七章《修身》。校慶期間,校園網征集名師畫語錄,近60%的師生選擇了徐悲鴻當年在美院教學時倡導的理念:“盡精微,致廣大”。前任院長潘公凱說,這六個字型現著中央美術學院師生始終堅守的“修身、治學、研創、報國”的原則和情懷,體現著中央美術學院始終堅持的“註重使命、崇尚學術、尊重人才、兼容並蓄”的傳統與精神。
校園文化
- 學生會
該校學生會是院團委領導下、直接指導下開展工作的學生組織,是黨委、團委及行政機關聯系學生的橋梁和紐帶。院學生會由院團委領導,據2015年12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該校學生會設有主席團,主席團下設學習實踐部、生活權益部、文藝部、體育部、外聯部、女生部6個部門。
- 學生社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