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事設定
國際足聯世界俱樂部杯,簡稱世俱杯,是一項由國際足聯主辦,來自六大洲最頂級的俱樂部參與的國際性足球錦標賽。

首屆世界俱樂部杯于2000年1月在巴西舉行,國際足聯希望賽事能夠改變洲際杯(豐田杯)原本的歐洲及南美洲球會參加的型態,在這項新賽事能夠吸納全球六大洲最頂級的球會參與,可惜國際足聯未能與洲際杯主辦機構達成協定,因此洲際杯得以繼續舉行,而世界俱樂部杯如常于2000年舉行。
發展歷史
世俱杯是國際足聯著力推廣主辦的一項國際足球賽事。旨在讓全世界各大洲的冠軍能像世界杯一樣捉對廝殺,讓各大洲俱樂部也擁有一個世界級別的賽事。有些球迷會誤認為世俱杯是豐田杯的延伸進化,事實上這個觀點是不完全正確的。本身賽事的主辦方就不同,世俱杯是國際足聯,而豐田杯是歐足聯和南美足協合辦。在2000年世俱杯第一次主辦的時候豐田杯依然在進行,98年的豐田杯冠軍皇馬還擁有一個參賽資格。而在2005年世俱杯重新進行時,國際足聯在這之前就已經與洲際杯(豐田杯)的主辦方達成一致,將豐田杯和世俱杯合二為一,豐田杯也才正式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世俱杯也才正式變成唯一的世界性的俱樂部賽事。

第一屆世俱杯是在2000年主辦,當時共有8支球隊參加,分別是曼聯(1999年歐冠冠軍)、科林蒂安(98年巴甲冠軍,東道主)、瓦斯科達伽馬(98年解放者杯冠軍)、內卡薩(墨西哥,98年北美冠軍杯冠軍)、皇馬(98年豐田杯冠軍)、阿爾納塞爾(98年亞洲超級杯冠軍)、拉加-卡薩布蘭卡(99年非洲冠軍杯冠軍,本屆世俱杯東道主)以及南墨爾本(99年大洋洲冠軍杯冠軍)。最終科林蒂安奪冠,達伽馬拿到亞軍,內卡薩點球擊敗皇馬拿到第三,皇馬第四。但當時的世俱杯並不受到外界的好評,尤其是正值歐洲球隊賽事最為密集的階段,作為歐冠冠軍的曼聯未進前四,皇馬也隻拿到第四。而在2001年世俱杯原本打算在西班牙進行,但因為當時國際足聯的市場推廣公司破產,最終世俱杯胎死腹中。
在2001年歐洲足聯與法國足協聯合舉行非正式的國際足球冠軍邀請賽,邀請30多隻世界豪門以及各大洲俱樂部冠軍球隊參加,最終受邀參加冠軍賽的中國聯賽冠軍大連實德先後3比2淘汰東道主法甲領頭羊裏昂,02賽季解放者杯冠軍巴拉圭奧林匹亞等俱樂部,奪得冠軍。
2005年國際足聯成功將世俱杯和豐田杯合並,世俱杯重出江湖,05和06年兩屆世俱杯都是6支球隊參加,即六大洲的冠軍。從07年起為賽事的東道主增加一個名額,參賽隊達到7支,賽製也延續至今。世俱杯7支球隊除第一場的失利方不用進行排位賽以外,其他比賽輸球一方均需與另外輸球的一方進行排位賽,決出名次。
歷屆冠軍
年份 | 俱樂部 | 國家 | 洲 | 舉辦國 | 決賽球場 |
---|---|---|---|---|---|
2015 | 巴塞羅那 | 西班牙 | 歐洲 | 日本 | 橫濱國際綜合競技場 |
2014 | 皇家馬德裏 | 西班牙 | 歐洲 | 摩洛哥 | 馬拉喀什體育場 |
2013 | 拜仁慕尼黑 | 德國 | 歐洲 | 摩洛哥 | 馬拉喀什體育場 |
2012 | 科林蒂安 | 巴西 | 南美洲 | 日本 | |
2011 | 巴塞羅那 | 西班牙 | 歐洲 | 日本 | 橫濱國際綜合競技場 |
2010 | 國際米蘭 | 義大利 | 歐洲 | 阿聯酋 | 阿布扎比穆罕默德·本·扎伊德球場 |
2009 | 巴塞羅那 | 西班牙 | 歐洲 | 阿聯酋 | 阿布扎比穆罕默德·本·扎伊德球場 |
2008 | 曼聯 | 歐洲 | 日本 | 橫濱國際綜合競技場 | |
2007 | AC米蘭 | 義大利 | 歐洲 | 日本 | 橫濱國際綜合競技場 |
2006 | 巴西 | 南美洲 | 日本 | 橫濱國際綜合競技場 | |
2005 | 巴西 | 南美洲 | 日本 | 橫濱國際綜合競技場 | |
2000 | 科林蒂安 | 巴西 | 南美洲 | 巴西 | 裏約熱內盧馬拉卡納球場 |
歷屆MVP
時間 | 金球 | 銀球 | 銅球 | 金靴 | 公平競賽 |
---|---|---|---|---|---|
2000年 | 羅馬裏奧 | 阿內爾卡(3) 羅馬裏奧(3) | 阿爾薩德 | ||
2005年 | 切尼 | 傑拉德 | 博拉諾斯 | 阿莫羅索(2) 克勞奇(2) 薩博裏奧(2) 諾爾(2) | 利物浦 |
2006年 | 德科 | 拉裏 | 羅納爾迪尼奧 | 阿布特裏卡(3) | 巴塞羅那 |
2007年 | 卡卡 | 西多夫 | 帕拉西奧 | 華盛頓(3) | 浦和紅鑽 |
2008年 | 魯尼 | C羅 | 達米昂 | 魯尼(3) | 阿德萊德 |
2009年 | 梅西 | 貝隆 | 哈維 | 德尼爾森(4) | |
2010年 | 埃托奧 | 卡魯伊圖卡 | 達利桑德羅 | 莫利納(3) | 國際米蘭 |
2011年 | 梅西 | 哈維 | 內馬爾 | 梅西(2) 阿德裏亞諾(2) | 巴塞羅那 |
2012年 | 卡西奧·拉莫斯 | 大衛·魯伊茲 | 格雷羅 | 德爾加多(3) 佐藤壽人(3) | 蒙特 |
2013年 | 裏貝裏 | 拉姆 | 亞茹爾 | 孔卡(1) 裏貝裏(1)等11人 | 拜仁慕尼黑 |
2014年 | 拉莫斯 | C·羅納爾多 | 維切利奇 | 貝爾(2) 拉莫斯(2) | 皇家馬德裏 |
2015年 | 蘇亞雷斯 | 梅西 | 伊涅斯塔 | 蘇亞雷斯(5) | 巴塞羅那 |
賽事規則
有7個隊參加,由東道主聯賽冠軍和大洋洲冠軍先對決,勝者再和亞洲、非洲和中北美及加勒比海三大洲的冠軍組成四隊,逐隊比賽,決出兩個優勝者進入半決賽,歐洲和南美洲的俱樂部冠軍直接進入半決賽,分別與另兩隊交鋒,勝者會師決賽。
比賽組織者評出當場最佳球員並獎勵一輛豐田牌轎車,負者爭奪季軍。它雖然是非正式比賽,但被認為是爭奪世界俱樂部霸主的決賽。
歷屆記錄
2000年
2005年
2006年
名次 | 參賽球隊 | 球隊國家 | 參賽身份 | 舉辦國 |
---|---|---|---|---|
1 | 巴西 | 南美洲解放者杯冠軍 | 日本 | |
2 | 巴塞羅那 | 西班牙 | 歐洲冠軍聯賽冠軍 | |
3 | 阿爾阿赫利 | 埃及 | 非洲冠軍杯冠軍 | |
4 | 墨西哥美洲 | 墨西哥 | 中北美洲冠軍杯冠軍 | |
5 | 全北現代 | 韓國 | 亞洲冠軍聯賽冠軍 | |
6 | 奧克蘭城 | 紐西蘭 | 大洋洲冠軍杯冠軍 |
2007年
名次 | 參賽球隊 | 球隊國家 | 參賽身份 | 舉辦國 |
---|---|---|---|---|
1 | AC米蘭 | 義大利 | 歐洲冠軍聯賽冠軍 | 日本 |
2 | 博卡青年 | 阿根廷 | 南美洲解放者杯冠軍 | |
3 | 浦和紅寶石 | 日本 | 亞洲冠軍聯賽冠軍(東道主) | |
4 | 薩赫勒之星 | 突尼西亞 | 非洲冠軍杯冠軍 | |
5 | 帕丘卡 | 墨西哥 | 中北美洲冠軍杯冠軍 | |
6 | 伊朗 | 亞洲冠軍聯賽亞軍 | ||
7 | 維塔克爾聯 | 紐西蘭 | 大洋洲冠軍杯冠軍 |
2008年
名次 | 參賽球隊 | 球隊國家 | 參賽身份 | 舉辦國 |
---|---|---|---|---|
1 | 曼聯 | 歐洲冠軍聯賽冠軍 | 日本 | |
2 | 厄瓜多 | 南美洲解放者杯冠軍 | ||
3 | 大阪鋼巴 | 日本 | 亞洲冠軍聯賽冠軍(東道主) | |
4 | 帕丘卡 | 墨西哥 | 中北美洲冠軍杯冠軍 | |
5 | 阿德萊德聯 | 澳大利亞 | 亞洲冠軍聯賽亞軍 | |
6 | 阿爾阿赫利 | 埃及 | 非洲冠軍杯冠軍 | |
7 | 維塔克爾聯 | 紐西蘭 | 大洋洲冠軍杯冠軍 |
2009年
名次 | 參賽球隊 | 球隊國家 | 參賽身份 | 舉辦國 |
---|---|---|---|---|
1 | 巴塞羅那 | 西班牙 | 歐洲冠軍聯賽冠軍 | 阿聯酋 |
2 | 阿根廷 | 南美洲解放者杯冠軍 | ||
3 | 浦項製鐵 | 韓國 | 亞洲冠軍聯賽冠軍 | |
4 | 墨西哥 | 中北美洲冠軍杯冠軍 | ||
5 | 奧克蘭城 | 紐西蘭 | 大洋洲冠軍杯冠軍 | |
6 | 剛果 | 非洲冠軍杯冠軍 | ||
7 | 阿爾艾利 | 阿聯酋 | 阿聯酋聯賽冠軍(東道主) |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名次 | 參賽球隊 | 球隊國家 | 參賽身份 | 舉辦國 |
---|---|---|---|---|
1 | 拜仁慕尼黑 | 德國 | 歐洲冠軍聯賽冠軍 | 摩洛哥 |
2 | 拉賈 | 摩洛哥 | 摩洛哥聯賽冠軍(東道主) | |
3 | 米內羅競技 | 巴西 | 南美解放者杯冠軍 | |
4 | 廣州恆大 | 中國 | 亞洲冠軍聯賽冠軍 | |
5 | 蒙特雷 | 墨西哥 | 中北美洲冠軍杯冠軍 | |
6 | 阿爾阿赫利 | 埃及 | 非洲冠軍杯冠軍 | |
7 | 奧克蘭城 | 紐西蘭 | 大洋洲冠軍杯冠軍 |
2014年
2015年
亞洲戰績
亞洲球隊的最好戰績是季軍,而最差戰績則是2012賽季蔚山現代和2014賽季西雪梨流浪者的第六名。

2000年世俱杯,沙特阿爾納賽爾作為1998年亞洲超級杯冠軍參賽,小組賽與皇馬、科林蒂安、墨西哥卡薩布蘭卡隊分在一組,他們1-3皇馬、0-2科林蒂安,不過4-3險勝卡薩布蘭卡,雖然未能出線,可他們還是位列小組第六,取得亞洲球隊在世俱杯上的首場勝利。
2005年世俱杯重新恢復,代表亞洲參賽的是亞冠冠軍伊蒂哈德,1/4決賽面對埃及阿赫利,伊蒂哈德1-0取勝進入四強。半決賽與聖保羅的爭奪,伊蒂哈德2-3遺憾告負,未能殺入決賽。三四名的爭奪,伊蒂哈德又是2-3不敵中北美冠軍杯冠軍薩普裏薩隊,位列第四,可他們的整體表現值得肯定。
2006年全北現代代表亞洲出戰世俱杯,資格賽他們3-0幹凈利落的擊敗大洋洲冠軍奧克蘭城殺入八強,1/4決賽全北0-1不敵墨西哥美洲隊無緣四強,最終隻是排在第五位。
2007年,亞冠冠軍浦和紅鑽以東道主的身份參賽,當年的亞冠亞軍伊朗的塞帕罕一樣參賽。塞帕罕在資格賽3-1擊敗紐西蘭的維塔克爾聯晉級。1/4決賽演繹亞洲德比,浦和紅鑽3-1塞帕罕進入四強。半決賽浦和紅鑽隻是0-1不敵AC米蘭,三四名他們點球戰擊敗非洲冠軍薩赫勒之星拿到第三名,這也是亞洲球隊在世俱杯的最好戰績。
2008年,亞冠冠軍大阪鋼巴同樣以東道主的身份參賽,亞軍阿德萊德聯參加資格賽。阿德萊德聯在資格賽2-1維塔克爾聯進入八強,不過在與大阪鋼巴爭奪四強的比賽中0-1告負。半決賽大阪鋼巴與曼聯激戰90分鍾最終3-5告負,三四名爭奪他們1-0擊敗墨西哥的帕丘卡隊拿到季軍,五六名爭奪,阿德萊德聯則1-0擊敗埃及阿赫利,位列第五名。
2009年代表亞洲出戰的是亞冠冠軍韓國浦項製鐵和東道主阿聯酋的阿爾艾利隊,資格賽阿爾艾利就0-2奧克蘭城未能進入八強。1/4決賽浦項製鐵交鋒非洲冠軍馬贊姆貝(剛果),他們2-1涉險過關進入四強。半決賽面對解放者杯冠軍拉普拉塔大學生隊,浦項製鐵1-2告負,三四名決賽浦項點球戰勝墨西哥的亞特萊特拿到第三名。

2010年則是韓國城南一和和阿聯酋的阿爾瓦赫達(東道主)出戰,阿爾瓦赫達資格賽3-0赫卡裏聯(大洋洲)進入八強,1/4決賽他們1-4城南一和,五六名點球不敵帕丘卡位列第五。城南一和半決賽0-3國際米蘭,三四名2-4巴西國際位列第四。
2011年世俱杯重回日本,東道主柏太陽神和亞冠冠軍阿爾薩德代表亞洲出戰,資格賽柏太陽神2-0奧克蘭城進入八強。1/4決賽柏太陽神點球淘汰蒙特雷殺入四強,阿爾薩德2-1擊敗非洲冠軍希望體育隊殺入四強。半決賽兩支亞洲隊沒能抵擋住歐美的沖擊,柏太陽神1-3桑托斯隊,阿爾薩德則0-4不敵巴薩。三四名爭奪阿德點球力壓柏太陽神拿到第三名。
2012年代表亞洲出戰世俱杯的是東道主廣島三箭和亞冠冠軍蔚山現代,資格賽廣島三箭1-0奧克蘭城進入八強。1/4決賽廣島三箭1-2不敵阿爾阿赫利,蔚山現代則1-3不敵蒙特雷雙雙無緣四強,這也是世俱杯恢復以來亞洲的最差戰績。五六名的爭奪,廣島三箭3-2蔚山現代拿到第五,蔚山現代成為第一支參加世俱杯一場未勝的亞冠冠軍隊。
2013年世俱杯首次有中國球隊的身影,廣州恆大作為亞冠新科冠軍參賽,首場面對非洲霸主阿爾阿赫利隊,恆大在度過艱難的半場後下半場發力,幹凈利落的2-0為亞洲復仇,亞洲球隊再一次有機會挑戰歐洲,之前的5次挑戰都是落敗而歸。恆大面對拜仁,0-3落敗。但面對新宇宙隊拜仁慕尼黑恆大能堅守44分鍾球門才被攻破,雖敗猶榮。
台北時間2013年12月22日凌晨0點30分,2013年國際足聯俱樂部世界杯季軍爭奪戰將在亞洲冠軍中超球隊廣州恆大隊與南美解放者杯冠軍米內羅競技之間展開。廣州恆大在對方球員羅納爾迪尼奧被罰下的情況下,補時階段遭遇有爭議絕殺,最終2-3憾負南美解放者杯冠軍米內羅競技隊,獲得殿軍。此番爭奪戰可謂一波三折:孔卡在告別戰中進球,小羅吃到紅牌。據悉,雙方都是首次參加世俱杯,這也是世俱杯季軍爭奪戰第二次在亞洲和南美球隊間進行。歷史上亞洲和南美球隊此前在世俱杯上五度交手,亞洲球隊全部告負。

2014年代表亞洲出戰的是澳大利亞的西雪梨流浪者,他們在1/4決賽中與中北美洲冠軍藍十字在90分鍾內戰為1-1,加時賽中1-3告負。在隨後進行的5、6名決賽中,他們與非洲冠軍塞蒂夫在90分鍾內戰為2-2,點球大戰中4-5告負,最終名列第六,同時也追平了亞洲冠軍參加世俱杯的最差參賽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