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上證所將選擇已完成股權分置改革的滬市上市公司組成樣本,發布新上證綜指,以反映這批股票的市場走勢,為投資者提供新的投資尺標。據悉,G股“新綜指”于2006年第一個交易日發布。
新上證綜指發布以2005年12月30日為基日,以當日所有樣本股票的市價總值為基期,基點為1000點。新上證綜指簡稱“新綜指”,指數代碼為000017。
“新綜指”當前由滬市所有G股組成。此後,實施股權分置改革的股票在方案實施後的第二個交易日納入指數。指數以總股本加權計算。
據統計,以2005年12月15日收盤價計算,“新綜指”市價總值為3927億元,流通市值為1425億元,佔市場的比重分別為18%及22%。隨著股權分置改革的不斷深入,“新綜指”佔市場比重將逐漸增大。2005年12月15日,“新綜指”市盈率為12.14倍,比上證綜指低23.47%。
上海證券交易所有關負責人表示,新上證綜指是中國證券市場由權威機構發布的反映股權分置改革實施後公司概況的指數,隨著股權分置改革的全面推進,將不斷有新的樣本加入新上證綜指。
“新上證綜指”元旦後亮相 樣本全部為G股
上證所宣布,為配合股權分置改革工作,適應市場需求,上證所將于2006年第一個交易日發布新上證綜指。
新上證綜指是中國證券市場由權威機構發布的反映股權分置改革實施後公司概況的指數,隨著股權分置改革的全面推進,將不斷有新的樣本股加入新上證綜指。在不遠的將來,隨著市場大部分上市公司完成股改。新上證綜指將逐漸成為主導市場的核心指數。
滬深300指數將再次調整樣本股名單
作為中國股市第一個覆蓋兩大市場的統一指數,滬深300指數將再次調整樣本股名單。來自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的訊息說,本次樣本股調整將于2006年第一個交易日起正式生效。
上證綜合指數是最早發布的指數,以上證所掛牌上市的全部股票為計算範圍,以發行量為權數的加權綜合股價指數。指數自1991年7月15日起開始即時發布,基日定為1990年12月19日,基日指數定為100點。
指數簡介
是由證券交易所或金融服務機構編製的表明股票行市變動的一種供參考的指示數位。由于股票價格起伏無常,投資者必然面臨市場價格風險。對于具體某一種股票的價格變化,投資者容易了解,而對于多種股票的價格變化,要逐一了解,既不容易,也不勝其煩。為了適應這種情況和需要,一些金融服務機構就利用自己的業務知識和熟悉市場的優勢,編製出股票價格指數,公開發布,作為市場價格變動的指標。投資者據此就可以檢驗自己投資的效果,並用以預測股票市場的動向。同時,新聞界、公司老板乃至政界領導人等也以此為參考指標,來觀察、預測社會政治、經濟發展情勢。

這種股票指數,也就是表明股票行市變動情況的價格平均數。編製股票指數,通常以某年某月為基礎,以這個基期的股票價格作為100,用以後各時期的股票價格和基期價格比較,計算出升除的百分比,就是該時期的股票指數。投資者根據指數的升降,可以判斷出股票價格的變動趨勢。並且為了能即時的向投資者反映股市的動向,所有的股市幾乎都是在股價變化的同時即時公布股票價格指數。
計算股票指數,要考慮三個因素:
一是抽樣,即在眾多股票中抽取少數具有代表性的成份股;
二是加權,按單價或總值加權平均,或不加權平均;
三是計算程式,計算算術平均數、幾何平均數,或兼顧價格與總值。
由于上市股票種類繁多,計算全部上市股票的價格平均數或指數的工作是艱巨而復雜的,因此人們常常從上市股票中選擇若幹種富有代表性的樣本股票,並計算這些樣本股票的價格平均數或指數。用以表示整個市場的股票價格總趨勢及漲跌幅度。計算股價平均數或指數時經常考慮以下四點:
(1)樣本股票必須具有典型性、普通性,為此,選擇樣本對應綜合考慮其行業分布、市場影響力、股票等級、適當數量等因素。
(2)計算方法應具有高度的適應性,能對不斷變化的股市行情作出相應的調整或修正,使股票指數或平均數有較好的敏感性。
(3) 要有科學的計算依據和手段。計算依據的口徑必須統一,一般均以收盤價為計算依據,但隨著計算頻率的增加,有的以每小時價格甚至更短的時間價格計算。
(4) 基期應有較好的均衡性和代表性。
計算修正
指數計算
(一) 計算公式
1. 上證指數系列均採用派許加權綜合價格指數公式計算。
2. 上證180指數、上證50指數等以成份股的調整股本數為權數進行加權計算,計算公式為: 報告期指數=(報告期樣本股的調整市值/基期)×1000 其中,調整市值=Σ(股價×調整股本數)。 上證180金融股指數、上證180基建指數等採用派許加權綜合價格指數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報告期指數=(報告期樣本股的調整市值/基期)×1000 其中,調整市值= Σ(股價×調整股本數×權重上限因子),權重上限因子介于0和1之間,以使樣本股權重不超過15%(對上證180風格指數系列,樣本股權重上限為10%)。 調整股本數採用分級靠檔的方法對成份股股本進行調整。根據國際慣例和專家委員會意見,上證成份指數的分級靠檔方法如下表所示。比如,某股票流通股比例(流通股本/總股本)為7%,低于10%,則採用流通股本為權數;某股票流通比例為35%,落在區間(30,40]內,對應的加權比例為40%,則將總股本的40%作為權數。 流通比例(%) ≤10 (10,20] (20,30] (30,40] (40,50] (50,60] (60,70] (70,80] >80 加權比例(%) 流通比例 20 30 40 50 60 70 80 100

3. 上證綜合指數等以樣本股的發行股本數為權數進行加權計算,計算公式為: 報告期指數=(報告期成份股的總市值/基期)×基期指數 其中,總市值= Σ(股價×發行股數)。 成份股中的B股在計算上證B股指數時,價格採用美元計算。 成份股中的B股在計算其他指數時,價格按適用匯率(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每周最後一個交易日的人民幣兌美元的中間價)折算成人民幣。
4.上證基金指數以基金發行份額為權數進行加權計算,計算公式為: 報告期指數=(報告期基金的總市值/基期)× 1000 其中,總市值= Σ(市價×發行份額)。
5. 上證國債指數以樣該國債在證券交易所的發行量為權數進行加權,計算公式為: 報告期指數=(報告期成份國債的總市值 +報告期國債利息及再投資收益)/ 基期×100 其中,總市值= Σ(全價×發行量);全價=凈價+應計利息 報告期國債利息及再投資收益表示將當月樣該國債利息收入再投資于債券指數本身所得收益。
6. 上證企債指數採用派許加權綜合價格指數公式計算。以樣該企業債的發行量為權數進行加權,計算公式為: 報告期指數= [(報告期成份企業債的總市值 + 報告期企業債利息及再投資收益)/基期]×100 其中,總市值 = Σ(全價×發行量),報告期企業債利息及再投資收益表示將當月樣該企業債利息收入再投資于債券指數本身所得收益。
7. 上證公司債指數採用派許加權綜合價格指數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報告期指數= [(報告期指數樣本總市值 + 報告期公司債利息及再投資收益)/基期]×基值 其中,總市值 = Σ(全價×發行量) 報告期公司債利息及再投資收益表示將當月付息指數樣本利息收入再投資于債券指數本身所得收益。
8. 上證分離債指數採用派許加權綜合價格指數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報告期指數= [(報告期指數樣本總市值 + 報告期分離債利息及再投資收益)/基期]×基值 其中,總市值 = Σ(全價×發行量) 報告期分離債利息及再投資收益表示將當月付息指數樣本利息收入再投資于債券指數本身所得收益。
9. 上證綜合指數等以樣本股的發行股本數為權數進行加權計算,計算公式為: 報告期指數 =(報告期成份股的總市值/基期)×基期指數 其中,總市值 = Σ(股價×發行股數)。 成份股中的B股在計算上證B股指數時,價格採用美元計算。 成份股中的B股在計算其他指數時,價格按適用匯率(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每周最後一個交易日的人民幣兌美元的中間價)折算成人民幣。
(二) 指數的即時計算 上證指數系列均為即時計算。 具體做法是,在每一交易日集合競價結束後,用集合競價產生的股票開盤價(無成交者取昨收盤價)計算開盤指數,以後每大約2秒重新計算一次指數,直至收盤,每大約6秒即時向外發布。其中各成份股的計算價位(X)根據以下原則確定: 1. 若當日沒有成交,則 X = 前日收盤價; 2. 若當日有成交,則 X = 最新成交價。
指數修正
(一)修正公式 上證指數系列均採用“除數修正法”修正。 當成份股名單發生變化或成份股的股本結構發生變化或成份股的市值出現非交易因素的變動時,採用“除數修正法”修正原固定除數,以保證指數的連續性。修正公式為: 修正前的市值/原除數=修正後的市值/新除數 其中,修正後的市值 = 修正前的市值+ 新增(減)市值; 由此公式得出新除數(即修正後的除數,又稱新基期),並據此計算以後的指數。
(二)需要修正的幾種情況
1. 新上市。對綜合指數(上證綜指和新上證綜指)和分類指數(A股指數、B股指數和行業分類指數),凡有成份證券新上市,上市後第十一個交易日計入指數。
2. 除息。凡有成份股除息(分紅派息),指數不予修正,任其自然回落。
3. 除權。凡有成份股送股或配股,在成份股的除權基準日前修正指數。 修正後市值 = 除權報價×除權後的股本數+修正前市值(不含除權股票);
4. 匯率變動。每一交易周的最後一個交易日,根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該日人民幣兌美元的中間價修正指數。
5. 停牌。當某一成份股處于停牌期間,取其正常的最後成交價計算指數。
6. 摘牌。凡有成份股摘牌(終止交易),在其摘牌日前進行指數修正。
7. 股本變動。凡有成份股發生其他股本變動(如增發新股上市引起的流通股本增加等),在成份股的股本變動日前修正指數。 修正後市值 = 收盤價×調整後的股本數+修正前市值(不含變動股票); 8. 停市。A股或B股部分停市時,指數照常計算;A股與B股全部停市時,指數停止計算。
主要內容
成分指數
上證指數列表 指數名稱 基準日期 基準點數 成份股數量 相關全收益指數

上證180 2002-06-28 1000 180 上證180全收益
上證50 2003-12-31 1000 50 上證50全收益
上證中盤 2003-12-31 1000 130 上證中盤全收益
上證小盤 2003-12-31 1000 320 上證小盤全收益
上證中小 2003-12-31 1000 450 上證中小全收益
上證全指 2003-12-31 1000 500 上證全指全收益
綜合指數
上證指數列表 指數名稱 基準日期 基準點數 成份股數量 相關全收益指數
上證指數 1990-12-19 100 上交所全部上市股票
新綜指2005-12-30 1000 上交所完成股權分置改革的全部股票(G股)
A股指數1990-12-19 100 上交所全部上市A股
B股指數1992-02-21 100 上交所全部上市B股
工業指數 1993-04-30 1358.78 上交所全部工業類股票
商業指數 1993-04-30 1358.78 上交所全部商業類股票
地產指數 1993-04-30 1358.78 上交所全部地產業類股票
公用指數 1993-04-30 1358.78 上交所全部公用事業類股票
綜合指數 1993-04-30 1358.78 上交所全部綜合業類股票
行業指數
上證指數列表 指數名稱 基準日期 基準點數 成份股數量 相關全收益指數
上證能源 2003-12-31 1000 上證能源全收益
上證材料 2003-12-31 1000 上證材料全收益
上證工業 2003-12-31 1000 上證工業全收益
上證可選 2003-12-31 1000 上證可選全收益
上證消費 2003-12-31 1000 上證消費全收益
上證醫葯 2003-12-31 1000 上證醫葯全收益
上證金融 2003-12-31 1000 上證金融全收益
上證信息 2003-12-31 1000 上證信息全收益
上證電信 2003-12-31 1000 上證電信全收益
上證公用 2003-12-31 1000 上證公用全收益
風格指數
上證指數列表 指數名稱 基準日期 基準點數 成份股數量 相關全收益指數
180成長 2002-06-28 1000 60 180成長全收益
180價值 2002-06-28 1000 60 180價值全收益
180R成長 2002-06-28 1000 60 180R成長全收益
180R價值 2002-06-28 1000 60 180R價值全收益
主題指數
紅利指數2004-12-31 1000 50 上證紅利全收益
180金融 2002-06-28 1000 180金融全收益
治理指數2007-06-29 1000 治理指數全收益
180治理 2007-06-29 1000 100 180治理全收益
180基建 2002-06-28 1000 180基建全收益
180資源 2002-06-28 1000 180資源全收益
180運輸 2002-06-28 1000 180交通運輸全收益
上證央企 2008-12-31 1000 50 上證央企全收益
責任指數 2009-06-30 1000 100 責任指數全收益
上證民企 2009-06-30 1000 50 上證民企全收益
基金指數
基金指數 2000-05-08 1000 上交所全部證券投資基金
債券指數
國債指數2002-12-31 100 上交所上市的所有固定利率國債
企債指數2002-12-31 100 從國內交易所上市企業債中挑選了滿足一定條件的具有代表性的債券組成樣本
滬公司債 2007-12-31 100 由在滬市交易的公司債券組成
滬分離債 2007-12-31 100 由在滬市交易的分離交易可轉換債券組成
其他指數
超大盤2003-12-31 1000 20 上證超級大盤全收益 中型綜指2007-12-28 1000 中型綜指全收益
系列指數
成分指數
上證指數列表 指數名稱 基準日期 基準點數 成份股數量 相關全收益指數

上證180 2002-06-28 1000 180 上證180全收益
上證50 2003-12-31 1000 50 上證50全收益
上證中盤 2003-12-31 1000 130 上證中盤全收益
上證小盤 2003-12-31 1000 320 上證小盤全收益
上證中小 2003-12-31 1000 450 上證中小全收益
上證全指 2003-12-31 1000 500 上證全指全收益
綜合指數
上證指數列表 指數名稱 基準日期 基準點數 成份股數量 相關全收益指數
上證指數 1990-12-19 100 上交所全部上市股票
新綜指 2005-12-30 1000 上交所完成股權分置改革的全部股票(G股)
A股指數 1990-12-19 100 上交所全部上市A股
B股指數 1992-02-21 100 上交所全部上市B股
工業指數 1993-04-30 1358.78 上交所全部工業類股票
商業指數 1993-04-30 1358.78 上交所全部商業類股票
地產指數 1993-04-30 1358.78 上交所全部地產業類股票
公用指數 1993-04-30 1358.78 上交所全部公用事業類股票
綜合指數 1993-04-30 1358.78 上交所全部綜合業類股票
行業指數
上證指數列表 指數名稱 基準日期 基準點數 成份股數量 相關全收益指數
上證能源 2003-12-31 1000 上證能源全收益
上證材料 2003-12-31 1000 上證材料全收益
上證工業 2003-12-31 1000 上證工業全收益
上證可選 2003-12-31 1000 上證可選全收益
上證消費 2003-12-31 1000 上證消費全收益
上證醫葯 2003-12-31 1000 上證醫葯全收益
上證金融 2003-12-31 1000 上證金融全收益
上證信息 2003-12-31 1000 上證信息全收益
上證電信 2003-12-31 1000 上證電信全收益
上證公用 2003-12-31 1000 上證公用全收益
風格指數
上證指數列表 指數名稱 基準日期 基準點數 成份股數量 相關全收益指數
180成長 2002-06-28 1000 60 180成長全收益
180價值 2002-06-28 1000 60 180價值全收益
180R成長 2002-06-28 1000 60 180R成長全收益
180R價值 2002-06-28 1000 60 180R價值全收益
主題指數
紅利指數 2004-12-31 1000 50 上證紅利全收益
180金融 2002-06-28 1000 180金融全收益
治理指數 2007-06-29 1000 治理指數全收益
180治理 2007-06-29 1000 100 180治理全收益
180基建 2002-06-28 1000 180基建全收益
180資源 2002-06-28 1000 180資源全收益
180運輸 2002-06-28 1000 180交通運輸全收益
上證央企 2008-12-31 1000 50 上證央企全收益
責任指數 2009-06-30 1000 100 責任指數全收益
上證民企 2009-06-30 1000 50 上證民企全收益
基金指數
基金指數 2000-05-08 1000 上交所全部證券投資基金
債券指數
國債指數2002-12-31 100 上交所上市的所有固定利率國債
企債指數 2002-12-31 100 從國內交易所上市企業債中挑選了滿足一定條件的具有代表性的債券組成樣本
滬公司債 2007-12-31 100 由在滬市交易的公司債券組成
滬分離債 2007-12-31 100 由在滬市交易的分離交易可轉換債券組成
其他指數
超大盤2003-12-31 1000 20 上證超級大盤全收益 中型綜指 2007-12-28 1000 中型綜指全收益
歷史走勢
2008-2011年上證綜指歷史資料及走勢圖:
日期 | 開盤 | 收盤 | 漲跌額 | 漲跌幅 | 最低 | 最高 | 成交量(手) | 成交金額(萬) |
2011-6-30 | 2737.06 | 2762.08 | 18.6 | 0.68% | 2610.99 | 2774.36 | 16269522 | 1.85E+08 |
2011-5-31 | 2911.51 | 2743.47 | -168.04 | -5.77% | 2689.21 | 2933.46 | 17851144 | 2.04E+08 |
2011-4-29 | 2932.48 | 2911.51 | -16.6 | -0.57% | 2871.01 | 3067.46 | 23098600 | 2.73E+08 |
2011-3-31 | 2906.28 | 2928.11 | 23.06 | 0.79% | 2850.95 | 3012.04 | 29410334 | 3.7E+08 |
2011-2-28 | 2795.07 | 2905.05 | 114.36 | 4.10% | 2760.18 | 2944.41 | 17564912 | 2.16E+08 |
2011-1-31 | 2825.33 | 2790.69 | -17.38 | -0.62% | 2661.45 | 2868 | 17282730 | 2.02E+08 |
2010-12-31 | 2810.54 | 2808.08 | -12.1 | -0.43% | 2721.48 | 2939.05 | 21196634 | 2.65E+08 |
2010-11-30 | 2986.89 | 2820.18 | -158.65 | -5.33% | 2758.92 | 3186.72 | 35340020 | 4.58E+08 |
2010-10-29 | 2681.25 | 2978.83 | 323.18 | 12.17% | 2677.99 | 3073.38 | 29701494 | 3.68E+08 |
2010-9-30 | 2641.05 | 2655.66 | 16.86 | 0.64% | 2573.63 | 2704.93 | 20452610 | 2.35E+08 |
2010-8-31 | 2635.81 | 2638.8 | 1.29 | 0.05% | 2564.84 | 2701.93 | 24094882 | 2.47E+08 |
2010-7-30 | 2393.95 | 2637.5 | 239.13 | 9.97% | 2319.74 | 2656.41 | 19074740 | 1.75E+08 |
2010-6-30 | 2577.76 | 2398.37 | -193.78 | -7.48% | 2382.36 | 2598.9 | 12257012 | 1.3E+08 |
2010-5-31 | 2821.35 | 2592.15 | -278.46 | -9.70% | 2481.97 | 2862.55 | 16699483 | 1.86E+08 |
2010-4-30 | 3111.94 | 2870.61 | -238.49 | -7.67% | 2820.95 | 3181.66 | 22974464 | 2.88E+08 |
2010-3-31 | 3057.01 | 3109.1 | 57.16 | 1.87% | 2963.44 | 3132.58 | 21491594 | 2.53E+08 |
2010-2-26 | 2981.37 | 3051.94 | 62.65 | 2.10% | 2890.02 | 3067.52 | 12255410 | 1.43E+08 |
2010-1-29 | 3289.75 | 2989.29 | -287.85 | -8.78% | 2963.89 | 3306.75 | 23556790 | 2.91E+08 |
2009-12-31 | 3191.06 | 3277.14 | 81.84 | 2.56% | 3039.86 | 3334.01 | 26909562 | 3.19E+08 |
2009-11-30 | 2933.82 | 3195.3 | 199.45 | 6.66% | 2923.52 | 3361.39 | 30028874 | 3.43E+08 |
2009-10-30 | 2840.13 | 2995.85 | 216.42 | 7.79% | 2834.62 | 3123.46 | 17673440 | 2E+08 |
2009-9-30 | 2649.17 | 2779.43 | 111.68 | 4.19% | 2639.76 | 3068.03 | 25800926 | 2.83E+08 |
2009-8-31 | 3429.69 | 2667.75 | -744.32 | -21.81% | 2663 | 3478.01 | 29096144 | 3.33E+08 |
2009-7-31 | 2950.17 | 3412.06 | 452.7 | 15.30% | 2947.69 | 3454.02 | 41659432 | 4.73E+08 |
2009-6-30 | 2668.4 | 2959.36 | 326.43 | 12.40% | 2668.4 | 2997.27 | 29782354 | 3.08E+08 |
2009-5-27 | 2486.69 | 2632.93 | 155.36 | 6.27% | 2486.23 | 2688.11 | 24714946 | 2.42E+08 |
2009-4-30 | 2380.98 | 2477.57 | 104.36 | 4.40% | 2331.88 | 2579.22 | 31775422 | 3.01E+08 |
2009-3-31 | 2066.23 | 2373.21 | 290.36 | 13.94% | 2037.02 | 2392.77 | 28718620 | 2.5E+08 |
2009-2-27 | 2008.13 | 2082.85 | 92.2 | 4.63% | 1987.13 | 2402.81 | 32439454 | 2.63E+08 |
2009-1-23 | 1849.02 | 1990.66 | 169.85 | 9.33% | 1844.09 | 2018.51 | 13500275 | 97466992 |
2008-12-31 | 1865.74 | 1820.81 | -50.35 | -2.69% | 1814.75 | 2100.81 | 22754056 | 1.56E+08 |
2008-11-28 | 1713.76 | 1871.16 | 142.37 | 8.24% | 1678.96 | 2050.88 | 18270236 | 1.18E+08 |
影響因素
個股的價格波動難以把握,因為存在機構、大戶及國外熱錢的操縱影響。

指數是統計指標,是各個股按權重加和得到的數值,非某些大戶或機構的資金量所能操縱。其中,上證綜指是以1990年12日19為基準100開始計算,目前已經超過2250點。
假設上證綜指(Y)與各自變數有如下線性關系:
Yi=b0+b1X1i+b2X2i+…+bkXki+εi,i=1,2,…,n
A股的指數有很多,包括上證、深證、滬深300等,其關聯性非常強。以影響力作為考慮,現選取上證綜指作為研究目標。
樣本時間段選擇:選取05年到09年季度資料(09年取前3季度);同步變數為同期資料,先行變數取上期資料。
查看方法
1.通過搜尋引擎搜尋
2.大部分證券行情軟體隻需按“F3”,即可查看上證綜合指數
交易種類
根據證券交易的種類以及方式具體有哪些,品種是如何的劃分的,這裏炒股入門知識簡單的為大家總結一下證券交易的種類:債券交易、基金交易、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回購交易、額度交易、遠期交易和期貨交易、現貨交易。

1、回購交易
具有短期融資的屬性。
2、金融衍生工具交易
金融衍生工具包括:權證交易、金融期貨交易、生工具交易金融期權交易、可轉換債券交易等。
3、遠期交易和期貨交易
遠期交易是雙方約定在未來某一時刻(或時間段內)按照現在確定的價格進行交易。
4、股票交易
在證券交易所進行,稱為上市交易。常見形式是櫃台交易,在場外交易市場進行,
5、額度交易
是投資者通過交付保證金取得經紀商額度而進行的交易。
6、現貨交易
現款買現貨。所謂現貨交易,是指證券買賣雙方在成交後就辦理交收手續,買入者付出資金並得到證券,賣出者交付證券並得到資金。
7、債券交易
在將債券回購交易債券出質給逆回購方(買入返售方、資金融出方)融入資金的同時,雙方約定在將來某一指定日期,由正回購方按約定回購利率計算的資金額向逆回購方返回資金,逆回購方向正回購方返回原出質債券的融資行為。
8、基金交易
以基金為對象進行的流通轉讓活動。基金分為封閉式基金和開放式基金。買入,包括認購、申購、定投等;賣出糗括贖回、清算等。
權證發行由證券發行人以外的第三人上市,發行人應提供履約擔保:
1、提供足夠的標的證券。
2、提供現金
3、提供交易所認可的機構作為履約的不可復原的連帶責任保證人。 目前權證交易實行t+0回轉交易。
漲跌信息
2011年上半年,上證指數在上半年先漲後跌,1季度市場在周期藍籌股引領下出現上漲,但去年表現突出的消費科技等成長股出現大幅調整,2季度在通脹超預期後,伴隨著新一輪的緊縮政策的出台,市場出現了連續震蕩下行,市場最低下跌到2610點後開始觸底反彈。截止到6月30日,上半年上證綜合指數累計下跌1.64%,而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半年的跌幅則高達14.83%和25.64%。由于我們持有較多成長類的消費和科技行業股票,在上半年我們蒙受了較大的損失。上證指數僅表現為微跌1.6%,期間出現周期性的震蕩,1月27日的反彈、4月18日的下跌、6月23日的反彈,無論反彈和下跌都表現出較突兀的轉折。

2012年7月30日,上證綜指再次創出新低2107.63點,超百隻ST股跌停,帶動超30隻非ST股跌停,市場恐慌,再現集體跌停潮。收盤報2109.91點,收盤亦創出新低,下跌18.85點,跌幅0.89%。
2012年8月24日,兩市股指早盤低開低走,午後繼續震蕩下行,滬指失守2100點關口,深成指創出調整新低。截至收盤,滬指報2092.10點,跌20.97點,跌幅0.99%,成交496.74億元;深成指報8579.28點,跌151.27點,跌幅1.73%,成交596.00億元。
2012年9月26日,A股市場遭遇重挫,上證指數盤中更是痛失2000點。但是,滬深300指數並未創出近日調整新低,收盤報收于2184點,下跌1.15%,而主力契約IF1210契約也報收于2200.2點,下跌0.99%。
股民認為9月26日A股表現讓人絕望;專家建議多看少動最好耐心等待,四季度或出現趨勢性行情;業內人士表示破2000點不代表馬上見底,必須有實質性的救市措施才行。
2013年8月16日,上證指數周五盤中出現極限飆升,上證指數一度暴漲超過100點,漲幅近5%。但僅兩分鍾左右大盤就出現了明顯回落,上證指數回到60日均線上方。盤面上看,券商、銀行、房地產、石油等超級藍籌均出現了垂直拉升。個股方面,中國石油、中國石化、興業銀行、民生銀行、農業銀行、中信銀行、工商銀行、浦發銀行以及海通證券在內的多數券商股均出現了觸及漲停的情況。
2015年1月19日,滬指暴跌7.7%,創7年來最大跌幅。A股市值一日蒸發3萬億元。
2015年1月21日,大漲百點以上,創5年來最大單日漲幅,重上3300點。
2015年5月19日,A股市場結束“二八分化”格局,迎來大小盤普漲行情,兩市超過200隻個股漲停。滬指小幅高開後持續上揚,受金融、地產等權重股發力,一路拉升重回4400點。截至收盤,滬指報4417.55點,漲3.13%,成交6938億元;深成指報15127.38點,大漲424.74點,漲幅3.10%,成交7302億元;創業板指報3322.77點,漲1.35%。
2015年5月22日,兩市大幅高開後強勢上揚,滬指站上4600點。午後,兩市繼續上行,滬指最高觸及4658.27點,創87個月新高,創業板表現疲軟。值得註意的是,今日兩市大幅放量,成交額均近2萬億億。截至收盤,滬指漲2.83%,報4657.60點,成交10072億元;深成指漲1.09%,報16045.8點,成交9877億元。至此,滬指本周漲8.1%,深成指本周漲9.19
2015年5月28日,連續失守4900、4800、4700點,板塊近乎全線下挫,兩市逾2000股下跌,超500股跌停。滬指跌6.50%報4620.27點。深成指跌6.19%報15912.95點。創業板指跌5.39%。
2015年6月1日,A股演繹“開門紅”。尾盤滬指以接近全天最高點的4828.74點報收,較前一交易日大漲216.99點,漲幅達4.71%,創下年內第二大單日漲幅。
2015年6月19日,滬指連續跌破4500、4600點整數關口,創七年以來最大單周跌幅,個股全面下挫,兩市逾2600股下挫,近千股跌停。

2015年6月26日,截止收盤,滬指報4192.87點,跌334.91點,跌幅7.40%;深成指報14398.78點,跌1293.66點,跌幅8.24%;創業板報2920.70點,跌285.68點,跌幅8.91%。
2015年7月27日,早盤,滬指低開,早盤維持在5日線與10日線之間窄幅震蕩;深成指低開後則一路震蕩走高,上探至13579.64點後遇阻有所回落;創業板以2822.37點低開,上探至30日線後遇阻有所回落。午後,股指期貨快速跳水帶動股指下跌,三個股指齊跳水,滬指連續跌破3900點,3800點關口,跌幅近8%,創業板指則跌破2700點,跌幅近7%。
截至收盤,滬指報3725.56點,跌8.48%,成交額7212.98億元,深成指報12493.05點,跌7.59%,成交額6676.95億元,創業板指報2683.45點,跌7.40%,成交額767.84億元。
2015年8月24日,滬深兩市大幅低開,滬指開盤報3373點,直接跌破3500、3400兩個關口。開盤後股指大幅下挫,板塊全線暴跌。午後大盤幾近跌停,最低見3191.88點。見底後曾小幅上沖,跌幅收窄至6%後乏力,再次下探。創業板最低見2152.6點。盤面上,兩市板塊全線暴跌,僅15股上漲,近2200股跌停。
截至收盤,滬指報3209.91點,跌8.49%;深成指報10970.29點,跌7.83%;創業板指報2152.61點,跌8.08%。 創2007年以來8年最大單日跌幅。
2015年8月25日,滬深兩市延續跌勢,大幅跳空低開,早盤滬指一度跌幅收窄,午後兩市殺跌不止,滬指快步跌破3000點,墜入“2”時代,創年內新低,創業板跌破2000點。
板塊方面,行業板塊全線下跌,銀行、飲料製造、家用輕工等板塊跌幅較小,煤炭開採、券商、公交、視聽器材等板塊跌停。兩市不足30股上漲,逾2000股跌停。
個股方面,兩市僅高新發展、偉明環保、星徽精密三隻個股漲停,樊鋼釩鈦、海南航空、華菱鋼鐵、天房發展、北辰實業等個股跌停。
截至收盤,滬指報2964.97點,跌7.63%,成交3587億元;深成指報10197.94點,跌幅7.04%,成交2880億元;創業板報1990.71點,跌幅7.52%,成交591.4億元。
從8月18日的4006點到8月25日的2965點,短短5日,滬指暴跌1040點,跌幅約26%。自6月15日的5178點跌幅為42.7%。
深證成指
計算方法
深圳證券交易所成份股價指數(簡稱深證成指)是深圳證券交易所的主要股指。它是按一定標準選出40家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作為成份股,用成份股的可流通數作為權數,採用綜合法進行編製而成的股價指標。從1995年5月1日起開始計算,基數為1000點。其基本公式為:

股價指數=現時成分股總市值/基期成分股總市值×1000
計算方法是:從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所有股票中抽取具有市場代表性的40家上市公司的股票為樣本,以流通股本為權數,以加權平均法計算,以1994年7月20日為基日,基日指數定為1000點。
介紹
為保證成份股樣本的客觀性和公正性,成份股不搞終身製,深交所定期考察成份股的代表性,及時更換代表性降低的公司,選入更有代表性的公司。當然,變動不會太頻繁,考察時間為每年的一、五、九月。
根據調整成分股的基本原則,參照國際慣例,深交所製定了科學的標準和分步驟選取成份股樣本的方法,即先根據初選標準從所有上市公司中確定入圍公司,再從入圍公司中確定入選的成份股樣本。
1. 確定入圍公司。確定入圍公司的標準包括上市時間、市場規模、流動性三方面的要求:
(1) 有一定的上市交易日期,一般應當在3個月以上。
(2) 有一定的上市規模。將上市公司的流通市值佔市場比重(3個月平均數)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並累加,入圍公司居于90%之列。
(3)有一定的市場流動性。將上市公司的成交金額佔市場比重(3個月平均數)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並累加,入圍公司居于90%之列。
2.確定成份股樣本。根據以上標準確定入圍公司後,再結合以下各項因素確定入選的成份股樣本:
(1) 公司的流通市值及成交額;
(2) 公司的行業代表性及其成長性;
(3) 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考察過去三年);
(4) 公司兩年內的規範運作情況。對以上各項因素賦予科學的權重,進行量化,就選擇出了各行業的成份股樣本。
破萬億
2014年12月5日,滬指早盤一度走高,盤中逼近3000點大關。券商板塊指數曾逼近漲停。隨後,次新股、高送轉為首的創業板率先暴跌,大盤快速跳水,滬指上午出現寬幅震蕩,振幅高達6%。午後,軍工、券商、銀行等板塊幾起幾落,帶領大盤呈現“雲霄飛車”走勢。截至收盤,滬指報2937點漲1.32%;深成指報10067點漲0.37%。創業板盤中跌近5%,收盤跌2.46%報1581點。今日成交量再度放量,開盤一小時,兩市成交超5000億,半日成交高達逾7000億。截至收盤,滬市成交達6300億,深市成交高達4300億。成交總額創紀錄超萬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