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抗戰年代,夜總會小醜董國民(鍾鎮濤飾)不堪忍受日寇對上海的肆意轟炸,毅然告別叔父投軍,出發之前,董國民在蘇州橋下與一名女子一見鍾情,他們約定勝利後再見。時間一晃十年,董國 民回到上海,自此時常在蘇州橋下徘徊,渴望再遇當年人,然而物是人非,此時的橋下隻有幾個落魄的老兵露宿。董國民樓下的舞小姐阿舒(張艾嘉飾)收留了一名來滬女子鄧仔(葉倩文飾),並給她生活上的幫助,二人以姐妹相稱。董國民與鄧仔在天台邂逅,雖然鄧仔並非董國民所誤會的當年人,但仍對這位青年產生了好感。不久阿舒亦介入了這段關系,但為成全鄧仔,阿舒選擇了退出。不久董國民終于發現阿舒正是橋下的當年人,而此刻,阿舒卻與別人踏上了南下的列車。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
董國民 | 鍾鎮濤 |
雪姐/阿舒 | 張艾嘉 |
鄧仔 | 葉倩文 |
大傻 | 成奎安 |
小鳳 | 李麗珍 |
路人 | 徐克 |
經理 | 胡楓 |
董國民叔叔 | 田青 |
未知 | 馮敬文 |
未知 | 馮克安 |
未知 | 龍剛 |
未知 | 馬海倫 |
未知 | 西瓜刨 |
未知 | 丁羽 |
未知 | 朱江 |
職員表
角色介紹
![]() | 董國民 | 鍾鎮濤 在劇團吹大喇叭的董國民不甘做無聊的小醜,決心參軍抗日。在離開劇場的晚上,遭遇了倭寇的空炸,邂逅了美麗的雪姐,亂世裏的愛情比較來的容易。漆黑的夜晚,兩個人都沒來得及看清楚對方的面目,就被洶涌的人潮擠積分散。幸運的是總算來得及定下後會之期:勝利之後就在失散的這個橋底下再見。抗日結束後,世道仍舊混亂不堪。從部隊退伍的董國民還是得靠扮演小醜勉強度日,日常做一些歌曲,但是無人賞識。 |
![]() | 雪姐 | 張艾嘉 雪姐是林黛玉的代言人,在舞廳小有名氣,唱歌跳舞,樣樣精通,是個不折不扣的才女,卻懷才不遇,心機重重的大波妹讓其光著屁股上演了一場尷尬的舞台秀,使得她怒氣沖沖,感到人生不公。她既有職場失落,也有情場失意,這失意伴隨她足足十年之長。心愛的男人從軍抗日,拋下孤單的她日夜思念,兩人相約十年後蘇州橋底下再聚首。此間機緣巧合之下兩人既有雨中漫步,也有爭風吃醋。一直相處的男子竟然就是大望雲霓的意中人,最終還是命中註定有情人終成眷屬。[4] |
![]() | 鄧仔 | 葉倩文 怪異的名字並沒有表現出凳子的詭異,她的動作隻是如同凳子般僵硬,她可愛保守、孤苦伶仃、流落街頭、無家可歸,和雪姐同病相憐。對青年作曲家董國民含情脈脈,陶醉在他的美妙琴聲中。她把董國民視為英雄偶像、夢中情人,所以的她的喜怒哀樂都和他牽連在一起,但兩人最終無緣無份。[5] |
發行信息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 發行公司 |
---|---|
電影工作室(中國香港) | 金公主娛樂有限公司(中國香港) |
上映信息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細節) |
---|---|
中國香港 | 1984年10月11日 |
加拿大 | 1985年9月11日 |
瑞典 | 1990年12月25日 |
芬蘭 | 1991年3月1日 |
獲獎記錄
時間 | 獎項 | 獲獎人/影片 | 獲獎/提名 |
---|---|---|---|
1985年 | 第四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演員 | 張艾嘉 | 提名 |
第四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剪輯 | Siu Sum Chew | 提名 | |
第四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 | 徐克 | 提名 | |
第四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 | 李麗珍 | 提名 | |
第四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原創電影音樂 | 提名 | ||
第四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 葉倩文 | 提名 | |
第四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藝術指導 | Hing Yee Ah Yeung | 提名 | |
第四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 | 徐克 | 提名 |
影片評價
鍾鎮濤吹大喇叭、張艾嘉跳舞、葉倩文參選月歷皇後、三主角與一小賊在屋內捉迷藏、兩女角抓老鼠搶床位。無一不被拍得妙趣橫生,同時徐克更靈活地運用色彩構圖及主題音樂,為影片“人景結合”及“人聲結合”的喜劇場面,增添了更為獨特的藝術效果,從而在商業及藝術的夾縫中找到了表現大時代悲歡離合的載體,盡管未能做到統籌兼顧,但對這一時期徐克的喜劇風格而言,無疑具有先鋒意義。同時,徐克又結合《馬路天使》及《十字街頭》的素材,讓兩位女角在同一屋檐下相依為命,展現喜怒哀樂的人生,相比《我愛夜來香》中的“大女人主義”,《上海之夜》則多了一種源于生活的樂趣。(新浪娛樂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