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原豫西師範學校于1946年在三門峽靈寶老城成立,1982年遷至三門峽市區,合並前豫西師範學校是以培養中國小師資為主的中等師範學校。
三門峽廣播電視大學1986年成立,原名為河南廣播電視大學三門峽分校,1994年更名三門峽廣播電視大學,1996年9月遷至現址(市開發區)。
1999年7月,經國家教育部批準成立的在原豫西師範學校(教育機構)與三門峽電大(教育資源)合並的基礎上組建的全日製高等職業技術學院。
辦學規模
學院設定

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設有教學系部 10個,機電工程系、經貿管理工程系、生化工程系、語言與藝術系、建築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對外合作辦學、電大工作部、成人教育部、人力資源培訓部,開設有建築工程技術、工程造價、室內設計技術、供用電技術、套用化工技術、建築工程管理、動漫設計與製作等 317 個專業。其中,服務于河南省食品、有色、化工、汽車及零部件、裝備、紡織品等六大支柱產業的專業 24 個,佔 77.4% ,服務于三門峽地區煤炭、化工、電力、建築、冶金和農林及其產品深加工、文化旅遊等支柱產業的專業 27 個,佔 87.1% 。目前有中央財政支持的教學實習基地建設項目 1 個,省級教學改革試點專業 3 個,省級精品課程 1 門,院級重點建設專業 12 個、精品課程 35 門、特色教材(課件)15 種。
系部 | 專業 | |||
建築工程學院 | 室內設計技術(裝飾技術方向) | 房地產經營與估價 | 室內設計技術 | |
建築工程技術(路橋方向) | 工程測量與監理 | 工程造價 | ||
供熱通風與空調工程技術(建築水電方向) | 建築工程技術 | 建築工程管理 | ||
建築工程管理(建築設計方向) | ||||
信息傳媒學院 | 電腦套用技術 | 軟體技術 | 動漫設計與製作(廣告方向) | |
通信技術(移動網際網路開發工程師方向) | 網路行銷 | 動漫設計與製作 | ||
電腦網路技術 | ||||
師範學院 | 語文教育 | 音樂表演 | 商務英語 | 藝術設計 |
英語教育 | 舞蹈表演 | 商務日語 | 學前教育 | |
文秘(行政及管理方向) | 學前教育(雙語方向) | |||
經濟管理學院 | 會計電算化 | 電子商務 | 酒店管理 | 市場行銷 |
物流管理 | 旅遊管理 | 物流管理(工商管理方向) | ||
市場行銷(連鎖經營方向) | 會計電算化(財務會計師方向) | |||
電氣工程學院 | 供用電技術 | 電子信息工程技術 | 電氣自動化技術 | 機械製造與自動化 |
供用電技術(高級維修電工方向) | 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城軌通信方向) | |||
供用電技術(城軌交通供配電方向) | 建築工程技術(智慧型化建築方向) | |||
食品園林學院 | 城市園林 | 套用化工技術 | 食品加工技術(食品葯品檢測方向) | |
生物技術及套用 | ||||
醫護學院 | 葯品經營與管理 | 生物製葯技術 | 護理(社區護理) | 護理 |
機電工程學院 汽車學院 | 機電一體化技術 | 數控技術 | 汽車檢測與維修(汽車裝飾技術方向) | |
機電一體化技術(軸承方向) | 汽車檢測與維修(汽車電子工程方向) | |||
模具設計與製造 | 汽車技術服務與行銷 | 焊接技術及其自動化(船舶焊接技術方向) | ||
汽車檢測與維修 | ||||
公共教學部 | 體育教育 | 初等教育 | ||
國際交流學院 | 建築工程技術 | 會計電算化 | 生物製葯技術 | 機電一體化技術 |
中德諾浩汽車學院 | 汽車檢測與維修(德系汽車服務技師方向) | |||
軟體學院 | 軟體技術(二年) | 電腦套用技術(二年) |
師資隊伍

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教職工 640 人,其中,有博士、碩士120 人,專任教師430 人,副教授以上職稱 100 餘人,講師職稱 244 人,具備"雙師"貭素教師 235 人,專業帶頭人和青年骨幹教師 86 人;兼職教師人才資源庫一個,已遴選能夠勝任教學和指導學生實習實訓的"雙師型"兼職教師 300 多名,已經承擔教學和實習實訓指導任務的兼職教師 100 多名 , 入選省"百千萬人才工程"專家 2 人,市級拔尖人才和學術技術帶頭人 8 人,全國人大代表 1 人,省政協委員 1 人。學院的生源以河南省為主, 2007 年面向全國 12 個省區招生,現有全日製在校生18000餘人,成人學歷教育4000 餘人,在校生規模達 22000餘人。
學院設施

校園佔地38萬平米,校舍建築14.7萬平米,館藏圖書42萬冊。校內建築按功能分為教學區、生活區和體育運動區等;教學樓、圖書館、實訓樓、公寓、餐廳、浴池、衛生所、風雨操場、禮堂等一應俱全;有植物組培實驗室、發酵實訓室、建築材料實訓室、電子實訓中心、數控加工中心、電工考核培訓中心、CAD/CAM實訓室、電腦組裝與維護實訓室、PLC實訓室、電子商務仿真實訓室、數位化語音室、電腦速記實訓室、裝潢電腦設計實訓室、裝潢分項實訓室、泥塑工藝室、模擬導遊實訓室、動漫設計與製作工作室、軟體技術專業實訓室、模擬創業仿真實訓室、商務仿真實訓室、音樂MIDI製作室等專業實驗實訓室80多
個;有實習工廠、苗木繁育基地等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42個;開通有百兆寬頻校園網;與企業合作開辦有家居裝潢公司、軟體研究所、學院旅行社、外國語文化傳媒社等。
教學特點

學院成立以來,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認真落實國家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的要求,走內涵發展為主的發展道路,學院實現了領導能力、綜合水準、教育教學改革、專業建設和社會服務"五個領先";秉承"質量 + 特色"的辦學理念,準確定位謀全局,強化設施聚實力,專業建設舞龍頭,熔鑄特色創模式,走產學結合之路,建立與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教學模式相適應的教學運行管理、學籍管理、學生頂崗實習等一系列管理製度,實施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模式,推行學分製;堅持以就業為導向,瞄準市場需求建設專業體系,圍繞職業能力設計培養方案,以工學結合和校企合作為切入點,依據職業崗位設定課程體系,以突出教學過程的開放性和職業性為重點,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重新構建課程體系,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堅持以教育思想觀念改革為先導,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貭素和專業核心能力為主線,以構建新的人才培養模式為重點,大力推進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最佳化人才培養方案;加大教學經費投入,不斷改善辦學條件,建設滿足職業道德、職業能力培養需要的,具有真實職業氛圍的,融專業教學、職業培訓、技能鑒定、技術服務"四位一體"的考核體系完備的實習實訓基地;加強製度體系建設,建立教學和管理良性運行機

製,並不斷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水準,保證服務質量;強化師資隊伍建設,與企業共同打造一支專兼結合、雙師貭素突出、雙師結構合理的教學團隊
文化傳統
校風校訓

校風敬業創新 培育英才漢代朱熹曰:"敬業者,專心致志以事其業也",孔子曰:"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一樂也"。堅持創新是學院發展的不竭動力。校風集中體現出學院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傳人的濃厚氛圍,形成"敬業創新、培育英才"的校風,能夠確保學院沿著"以培養人才為根本任務,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落腳點"的思路快速發展。
校訓 厚德臻善 知能兼隆
厚德一詞出自《周易》中的卦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厚德指高尚的道德,臻善指不斷進行道德修養使之達到圓滿完善。知能兼隆意為知識和能力都應達到出類拔萃的高度。
教風學風
教風 以德立範 以學立誠 以技立業 以身立教
德高為師,學高為範。學院的教風是教師的師德、學術修養以及教學能力和水準的綜合體現。教師應以高尚的道德品質多為學生樹立楷模,以豐富的學養和高超的知識境界教書育人,在教學中身體力行,以自身的實踐示範學生,努力達到"雙師型"教師的標準。

學風 明道德 善學習 重實踐 強能力
德者,才之帥也。學風強調我院學生要明確社會主義道德規範,掌握道德修養的方法和原則,自覺加強道德修養和鍛煉。善學習是指根據高職教育教學特點學會學習。重實踐是指學生應不斷強化自己的技術操作能力。學風從不同的側面指出了我院學生應具備的學習品質和風格,對學生具有警示和激勵作用。
校徽校歌
校徽
設計說明:
1、標志整體面板是棵大樹的形象,由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的英文名稱"SANMENXIA POLYTECHNIC"首寫字

母"S"、"P"變形組合而成,預示著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是培養國家棟梁的資源基地。
2、 標志圖案以平面手法表現立體效果,象征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立體式"、"全方位"的人才培養模式。 圖
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
形中的"S"以矛盾空間的圖形方式,展示了奇妙的視覺效果,體現了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教學模式的不斷創新。
3、圖形中"P"下半部分的"梯形"代表"中流砥柱",體現了三門峽的地域特色;蘊含著民族精神。
4、標志整體呈翠綠色,代表著生機勃勃和無限希望。
校歌
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的校歌是一首熱情洋溢催人奮進的歌曲,歌曲處情于景,托物言志,其勢雄渾,撼人心魄,不僅具有時代精神,而且具有濃厚的人文情懷。歌曲情真意切,抒發了莘莘學子分發向上的豪情壯志。曲調激昂豪邁,熱情奔放,充滿了青春的氣息,是一首具有自身特點的校歌。
科研成果
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學發展為指導,堅決執行黨和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堅持為教學科研服務,為職業技術教育服務,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雙百方針",理論聯系實際,開展職業技術教育研究;堅持從本院實際出發,緊緊圍繞學科建設及時、全面、集中展示本院教學科研成果,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促進職業技術人才的脫穎而出。讀者對象為全國高等院校師生、科研院所人員。 主管單位:河南省教育廳
主辦單位: 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
編輯單位: 《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編輯部。
主 編: 吳勇軍。
學院領導
黨委書記

鄭建英 男
副教授;主持院黨委全面工作。
黨委副書記、院長

吳勇軍男
教授、博士 負責行政全面工作。
分管部門:黨政辦公室、人事處、財務處。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林崇周 男
講師 宣傳思想政治工作,安全穩定工作,基本建設工作。
黨委成員、副院長

李久昌 男
副教授、博士;負責教學、科研和成人教育工作。
黨委成員、副院長、
劉彥斌男
副教授;負責學生和愛衛會工作。
黨委成員、工會主席
宋六鎖 男
副教授;負責工會和後勤保障工作。
學院榮譽
三門峽職

業技術學院是河南省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準優秀學校、落實畢業生就業政策優秀學校、河南省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單位,2008年5月,由河南公眾參與投票我院被評為"河南公眾最滿意的十佳高職高專院校"。學院還是國際ISO9000質量績效管理體系識別單位,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批準的"職業技能鑒定中心",國家信息產業部批準的"IT職業教育定點學校"、" 國家信息化人才識別單位"、"全國電腦套用技術證書考試(NIT)考點",有關部門批準的"全國電腦等級考試考點"、"全國公共英語等級考試考點"、"全國大中專工科學生AutoCAD軟體識別考點"、"全國現代製造技術套用軟體遠程培訓點"、"全國高校ISO9000質量管理內審員培訓基地"、"大學英語四六級考點"、"劍橋商務英語考試考點"等。
校園環境
學院坐落在被譽為"黃河明珠"、"天鵝之城"的三門峽市黃河岸邊,與風景秀美的陝州公園融為一體,與青龍澗河、蒼龍澗河交匯形成的"雙龍湖白天鵝觀賞區"相毗鄰,東臨市區、三面環水。校園千畝硯池碧波蕩漾,假山噴泉,相映成趣。校園佔地38萬平米,校舍建築14.7萬平米,是莘莘學子讀書求學的理想場所。